APP下载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7-06周慧敏王冬梅张鑫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吉林3000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006

黑龙江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移动学习对策

周慧敏,王冬梅,张鑫(.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吉林3000;.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006)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周慧敏1,王冬梅1,张鑫2
(1.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吉林132000;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中国移动学习研究始于2000年,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体综合的研究区域,目前中国移动学习的研究正处于反思阶段。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移动学习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移动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更好地提升移动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对策

1 概述

1.1 移动学习含义

中国移动学习研究始于2000年,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体综合的研究区域,目前中国移动学习的研究正处于反思阶段[1]。移动学习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概念,中国学者黄荣怀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或有效利用移动技术所发生的学习[2]”。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有效学习。

1.2 移动学习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中国移动学习中使用较普遍的电子设备主要为学习机、智能手机、便携式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设备功能趋向多样化;在应用资源上,近年来以英语为主,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学习资源涉及多个学科。应用群体上,主要为在校学生和年轻的工作者,实际应用主要有电子词典、学习机、手机内置软件、校园网、校校通等,未来移动终端会与学习者融合更多,学习者将扮演内容消费者和制作者双重角色[3]。

2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从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移动学习的效果以及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问卷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园内通过纸质文件,以班级形式进行发放和收取。二是通过邮件、QQ、微信等方式进行电子版传输,邀请省内各高校同学进行调查。学生范围覆盖文史类、理工类和艺术类。

3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7份,有效问卷共计272份,有效率为94.8%,大一学生56人,大二学生70人,大三学生89人,大四学生57人,其中包括男生103人,女生169人。文史类学生所占比例为33%,理工类占52%,艺术类占15%。调查结果从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移动学习的效果以及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3.1 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分析

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学习,而此类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地提供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能够使学习者和教师进行有效地交互。鉴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如表1所示。

调查显示,当问及“对移动学习非常了解”时,仍有18%的同学持否认态度,而且,仍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课程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仅10%的同学对此完全持否认态度。将近30%的同学忽视使用移动设备查阅学习资料的重要性。近20%的同学对“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持怀疑态度。从这几点可以充分说明,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程度不深,对移动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移动学习的宣传与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特意强调移动学习的重要性。

表1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了解和认知程度调查(%)Tab.1 Knowledge and cognition degre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on mobile learning( %)

在没有学习目标的前提下,14%的同学认为学习不会发生,仅有14%的同学认为学习可以发生,也就是说有70%以上的同学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这说明了学习目标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仅有24.6%的同学认为学习可以发生,将近70%的同学持怀疑态度,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束缚,大学生并没有养成移动学习的习惯。

3.2 移动学习的效果分析

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移动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决定了移动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何种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学习方式调查Fig.1 Mobile learning ways survey

根据调查可看出,比较受欢迎的移动学习方式主要集中在特定的移动学习平台、交流软件和网上下载学习资源3个方面,可以看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交流的方便性和获得资源的难易性,对使用何种方式进行移动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表2 移动学习效果分析(%)Tab.2 Effective analysis of mobile learning( %)

从以上学习方式可以看出,移动学习具有随机性,因此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像传统学习方式一样有既定的评价标准,只能从侧面检验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对移动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笔者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习兴趣、知识的增长、学习自主性、知识的管理。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兴趣是学习者最好的老师”,可是有27.3%的学习者并不认为移动学习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持中立态度的占46.7%,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并不认为移动学习方式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只有35%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学习者对移动学习并不信赖。40.3%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对发挥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有正向作用。而对于知识的管理,只有22%的学习者赞同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大多数学习者认为效果不佳。因此,在学习兴趣、知识的增长、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知识的管理这4个方面,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3.3 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总地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外界环境和设备性能等。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了一个有关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多选题,具体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Fig.2 Impact factor analysis of mobile learning( %)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内在因素居于首位的是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所获得的内容碎片化,因此影响了移动学习的效果。外在因素中学习环境居于首位,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增强学习者自控力,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移动设备性能等也至关重要。

4 相关对策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将越来越受重视,因此,首先需要学习者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提高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要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找到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方法和技巧。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移动学习。

4.1 校方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移动学习

在学校大环境下,受传统教育的长期熏陶,使得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课堂上和纸质材料上,有些高校甚至明令禁止学生携带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进入课堂。以上种种都制约了移动学习的实施和发展,由此看来移动学习的实施和发展需要校方大力支持,移动设备走进教室势在必行,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使用移动设备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增长。

4.2 丰富移动学习方式,传统与移动相结合

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上网查阅资料和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学习,都是线上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个体比较独立,学习者之间缺乏协作与交流。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线上学习者根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笔记日志等,线下通过课堂学习、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巩固。这种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扩宽学习者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3 加强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为移动学习保驾护航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绿色、文明、安全的数字化校园基本建成。为响应号召,各大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硬件基础设施大量引进,光纤走进各个教学楼,有线网络覆概率高达90%以上,但无线网络覆盖率却很低,给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带来不便。因此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是实现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4.4 创设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系统化学习资源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网上学习资源的碎片化是影响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开发系统化的学习资源、建设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平台迫在

眉睫,开发专门的学习平台,学生根据个人账户登录,将碎片化的知识保存进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知识的管理。另外,创造或购买一些资源也十分必要,例如专业性知识较强的MOOC平台、精品课程、数字图使馆等都是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认为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念至关重要,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也是重中之重,希望得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佑镁.近二十年中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49- 55.

[2]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DB/OL].http://www.edu.cn/ 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5.shtml,2012- 05- 18/2016- 02- 12.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ZHOUHui- min1, WANGDong- mei1, ZHANGXin2
(1. Bei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Communication, Jilin 132000, China; 2.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Mobile learning of China began in 2000, 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research area of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multi- domain cross and multi- subject integration, and it is nowin the reflection period. By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s for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better enhance the effect of mobile learning.

Key words:Mobile learning; Surveyof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16)09- 0047- 04

收稿日期:2016- 02- 24

通讯作者:王冬梅(1968-),女,吉林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移动学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