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爹的江湖
2016-07-06刘绪义
刘绪义
干爹古称“义父”,义父义子现象存在于正史的时间很长,《诗经》中就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以“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古代宗法制度下,养子也是儿子,父子之间要承担一定的抚养或赡养义务。义子、养子还有继子,三者民间往往混为一谈,但其实养子和义子还是有区别的。养子一般要经过一套程序,法律上予以认可;继子一般是指前夫或前妻的儿子;义子则是结拜式的,法律上不予认可,所以又称“假子”。
顾名思义,义父义子,以义相契,义字当头。义父变成干爹,大概是“义”字失落的缘故。
古代官场为什么喜欢认义子
历史上的干爹有几种,一是自己确实没有儿子,认亲戚或没有血缘关系者的儿子做义子,如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三国志》还说他本姓夏侯。到了唐朝后期,宦官娶妻收养子成为一种风气。当时宦官经常被派到军队为监军使,他们往往挑选军中健儿做养子,组成忠于自己的核心集团。此外,拜社会上的奇人异士为干爹也是时尚。洛阳伽蓝记》载,北魏“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元悦)拜为义父”。与今日的明星喜欢拜官员大款为干爹,也拜像王林这样的“大师”类似。
二是确实喜欢某人,希望进一步加深感情而收义子的。如关羽特别喜爱的儿子关平就是义子。再如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叫寇封,长沙郡某刘姓的外甥。一次攻打樊城的庆功宴上,随军厨役上菜时不慎,将一块肉掉落在地,寇封随手捡起,转身吃了。事后刘备问他:“何以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随口吞食,是何意也?”他回答:“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这套说辞与刘备的心意吻合,便决定收他为义子。
第三种情况,是权臣为了聚积力量,大肆认养义子以笼络人心,谋取更大的权力。
如唐末很多节度使纷纷效仿宦官认义子的做法。据说安禄山选健儿养为家兵,有假子八千。唐僖宗、昭宗以后更多,关中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便是大宦官田令孜的养子,一度改姓为田,做了节度使后,自己也收养将帅为养子。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很多党羽相继归附,自称义子,有“十孩儿”之称,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
干爹好当,义子难做
有人以为做干爹、认干爹一本万利,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没有过硬的本领是难以被干爹看重宠爱的;本领太强、功劳太大,又容易被干爹防范。多数时候,干爹只须给以小恩小惠,或者赐以荣华富贵,义子们就得付出身家性命供其驱使。
刘备,史称仁人君子,其义子刘封的遭遇却不妙。关羽兵败麦城,向刘封求救时,有人将当年关羽不同意刘备收其为义子的情况告诉了刘封,于是刘拒绝援救,导致关羽被杀。事后追究责任,虽然刘封拒降曹操,但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碰到荒唐的干爹,义子只有倒霉的份。史上最荒唐的干爹莫过于五代时的朱温。朱温追求美色,故意把几个儿子派到外地驻守,他却经常把儿媳们召进宫来,供己淫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貌美,朱温尤为宠爱,还打算立朱友文为太子。朱温病重之际,让王氏召朱友文来托付后事。三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恰恰也在他身边,立即秘告丈夫,于是朱友珪密谋,冲进禁宫,杀死朱温,然后用一条破毛毡包住尸体,埋在寝殿,即皇帝位,而后诱杀朱友文。
明朝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收养了不少义子,著名的有沐英、李文忠、平安、何文辉、朱文刚等。沐英、何文辉成为义子后改姓朱,大明建立后因劳苦功高,特赐恢复原姓,让他们光宗耀祖。沐英是众多义子中下场最好的——他长期驻守边疆,远离宫廷,得以免祸。早年在朱元璋帐下,干爹要求严格,动不动就处罚义子,全靠慈祥的义母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标说情。沐英深知朝廷里没有了依靠,暴戾的干爹是靠不住的。义母马皇后一死,他就因悲伤过度而咳血,几年后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逝于云南——义子们心中的惧怕,恐难为外人所知。
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他为人低调,又有义子加外甥这层关系,但他死后,其儿子李景隆还是卷入了朱家叔侄的“皇权争夺战”。李景隆先是带领南军,奉表哥孝文帝之命,北上讨伐表叔朱棣。当朱棣打到南京城时,又开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
义子平安,因其父从朱元璋起兵,战死后,朱元璋收其为养子。平安在靖难之役中,率军与燕王朱棣战于白沟河,差点俘虏了朱棣,故被朱怀恨在心。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巡视北京,翻阅百官前来朝拜的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对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平安听到后,知晓了皇帝的心思,为了后代子孙考虑,遂自杀。
义子无义,干爹遭殃
干爹的风险一点不亚于义子,一旦选错了人,后果可想而知。《隋唐英雄传》里,靠山王杨林也广收义子,十三太保”被传得神乎其神,可杨林最后还是被其颇为赏识的义子罗成所杀。
当然最绝的还算三国吕布,先后认丁原、董卓做干爹,但又接连背叛他们。因此,当后来他被曹操活捉,打算再一次降曹时,刘备在旁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言下之意即为“吕布专门背叛义父”。从此“三姓家奴”之名与吕布神勇之名并驰天下。罗贯中诗称:“背恩诛董卓,忘义杀丁原。”
乾隆也有个养子,叫福康安,极得皇帝的宠爱。乾隆早早就让福康安在外统兵打仗,让他积累军功,以便日后封王。而福康安也没有令人失望,在许多重大战役中立下了大功。不过,福康安虽作战勇猛,生活却极为奢靡。《清代之竹头木屑》载,福康安出行都是乘坐轿子,即使到前线指挥也如此,他手下常备有36名轿夫,轮流抬轿,以使轿行如飞。为了保持轿夫的体力,每名轿夫都配有4匹良马,凡被轮换下来休息,轿夫就骑马随行,以便尽快恢复体力。
福康安领兵镇压苗民起义,到了前线受不得苦,居然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副手代劳,自己整天待在司令部里喝酒行令,欣赏歌舞。西南苗民起义始自雍正朝,一直到同治时期才勉强了结,前后绵延达120多年,把大清拖得疲惫不堪。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