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6-07-05齐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临床疗效

齐力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脑梗死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脑梗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周后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92.68%, 高于对照组的85.36%(P<0.05)。随访1年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97.56%, 高于对照组的87.80%(P<0.05)。结论 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时加强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显著改善预后, 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 脑梗死 ; 康复护理; 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69

临床统计资料显示, 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80%左右[1], 早期对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通过比较研究及早加强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8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急诊头颅CT、MRI等项检查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 患者资料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 患者多表现为静态或睡眠中发病、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症, 患者均在发病后48 h内就诊,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对患者入院时病情进行评估[3]。男49例, 女33例, 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2.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63.0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62.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明确脑梗死诊断后均给予吸氧, 根据病情配合医生予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改善脑微循环, 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细胞膜稳定剂胞磷胆碱以活血化瘀、通经通络中药、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补液、营养支持, 防治脑水肿、防治压疮、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脑梗死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护理、脑梗死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饮食、生活管理等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加强康复护理, 注意保持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及时给予瘫痪肢体局部按摩和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 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脑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血压、颅内压稳定后, 患者处于恢复期时, 护理人员应当在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训练, 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上下肢活动、翻身、健侧肢体主动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帮助患者改善血循环, 消除浮肿, 平卧床时可主动屈伸手臂运动, 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 练习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当患者能下床时, 护理人员要注意预防患者摔伤, 应搀扶患者坐椅子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 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逐渐迈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1. 2. 2 锻炼护理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帮助患者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注意掌握活动时间及活动量, 以使患者不宜过度疲劳为宜。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从练习发音开始, 然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训练。对于后遗症期的患者, 指导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进行日常生活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 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等全身运动, 随着病情恢复, 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自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NIHSS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为基本痊愈;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90%, 病残程度为1~3级

为有效;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较治疗前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基本痊愈35例, 有效3例, 无效3例, 基本痊愈率为92.68%;对照组基本痊愈31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基本痊愈率为85.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年基本痊愈38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基本痊愈率为97.56%;对照组基本痊愈33例, 有效3例, 无效5例, 基本痊愈率为87.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小结

虽然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 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 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塑, 也是对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

总之, 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及早进行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 降低致残率,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33-735.

[2] 姜鸿, 赵海霞.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临床护理杂志, 2011(4):25-26.

[3] 郑明明. 浅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4):264.

[收稿日期:2015-12-28]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梗死临床疗效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