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5年东莞市28例别嘌醇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7-05关灵刘碧波黄嘉利詹宇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分析

关灵 刘碧波 黄嘉利 詹宇琛

【摘要】 目的 了解别嘌醇片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 对东莞市各大医院所提供的28例别嘌醇片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分析使用别嘌醇片的治愈率与死亡率。结果 严重ADR 12例, 新ADR 1例, 一般ADR 15例。年龄20~96岁, 平均年龄64岁, 男15例, 女13例;别嘌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疹, 其次发生率较高的有肝脏损害与发热。平均用药量为91.12 mg/d。结论 临床使用别嘌醇片时要注意合理用药, 加强用药监护,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别嘌醇片;不良反应;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34

别嘌醇片是治疗痛风的首选药物, 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 不良反应愈发明显[1], 常见的为皮肤-黏膜损害, 主要表现为药疹, 其次是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本文将分析别嘌醇片的ADR发生情况, 为临床合理运用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收集到2010~

2015年东莞市各大医院别嘌醇片不良反应报告28例。

1. 2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对28例别嘌醇片ADR报告按照年龄、不良反应的级别、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和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

1. 3 别嘌醇片ADR的分级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分级标准[2]:①严重ADR:a.引起死亡;b.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c.对生命有危害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d.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e.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②新ADR: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③一般ADR:指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外的所有不良反应。

2 结果

2. 1 别嘌醇片ADR的分级 严重ADR 12例, 新ADR 1例, 一般ADR 15例。

2. 2 别嘌醇片ADR的性别、年龄分布 28例别嘌醇片不良反应临床案例中年龄最小20岁, 最大96岁, 平均年龄64岁, 男15例, 占53.57%, 女13例, 占46.43%, 中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各年龄段病例数及构成比见表2。

2. 3 别嘌醇片ADR的分类 别嘌醇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疹, 其次发生率较高的有肝脏损害与发热。还有别嘌醇片引起的SJS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 重症多形性红斑型皮炎等。别嘌醇片ADR累及器官见表3。

2. 4 致敏药量 28例患者中, 平均用药量为91.12 mg/d, 最小用药量为10 mg/d, 最大用药量为600 mg/d。个人用药量病例数及构成比见表4。

3 讨论

3. 1 药理与药代动力学 别嘌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 使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水平, 而且别嘌醇亦可通过对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换酶的作用而抑制体内新的嘌呤合成[3-5]。口服别嘌醇片后2~6 h血药浓度达峰值, 约70%在肝脏代谢成活性的氧嘌呤醇;血中半衰期为1~3 h, 氧嘌呤醇半衰期为12~30 h;本药经肾排泄, 约10%以原形、70%以代谢物随尿液排出[6]。

3. 2 合并用药致ADR 文献[7]表明别嘌醇与秋水仙碱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 但是两种治疗方案导致的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依然较高;文献[8]报道别嘌醇与秋水仙碱联用导致血尿。

3. 3 预防措施 对于痛风患者在使用别嘌醇时, 必须注意:①过敏体质, 并或有肝肾原基础疾病的应慎用或禁用。②出现典型不良反应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为:首发斑疹或斑丘疹等过敏性皮疹, 实验检查出现血小板、白细胞降低, 并有肝肾功能受损表现, 如转氨酶升高、少尿或并有蛋白尿), 应高度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及时停药并做好预防过敏性休克的临床准备[9]。③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递增至有效量维持正常尿酸水平, 以后逐渐减量至最小有效量维持治疗。

④可尝试使用新型降尿酸药物——非布索坦, 非布索坦与别嘌醇相比, 不仅用药剂量小, 而且不会对除黄嘌呤氧化酶以外的其他嘧啶代谢酶有影响, 而后者正是别嘌醇具有毒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临床上合理运用别嘌醇, 加强用药监测, 及时进行干预, 使用前, 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肝肾心功能状况等指标, 必要时可先筛查HLA-B*5801基因变异, 再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力求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蔡泳, 陈雪观. 别嘌醇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医药导报, 2012, 31(2):264-266.

[2] 郑明节, 汤韧, 王春婷. 420例别嘌醇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中国药物警戒 , 2014, 11(4):225-228.

[3] 傅得兴. 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及安全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3):173-176.

[4] 熊星华, 雷招宝. 别嘌醇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及其防治. 医药导报, 2007, 26(12):1515-1516.

[5] 周荣珍. 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27):5597-5598.

[6] 杭永付, 高杰. 别嘌醇与秋水仙碱联用致血尿.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4(6):384-385.

[7] 钟春梅, 廖常彬, 李正良. 药用碳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四川医学, 2011, 32(12):1937-1938.

[8] 陈红森. 温阳通络合剂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缓解期53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13, 21(7):53-54.

[9] 邓智远, 杨健. 别嘌醇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4):262-264.

[收稿日期:2016-01-12]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