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6-07-05李立新孙利民梁永胜程桂林丁继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安全性临床疗效

李立新 孙利民 梁永胜 程桂林 丁继岩 王艳玲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2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8月~2015年11月住院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年龄35~68岁, 男30例, 女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2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起病6~72 h, 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有明确的脑梗死病灶。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血塞通、依达拉奉等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抗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次, 2次/d, 21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NIHSS评分标准,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2 d各进行1次NIHSS评分。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者增加<18%;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NIHSS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NIHSS评分为(17.8±3.4)分, 对照组为(18.6±3.3)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2 d后治疗组为(10.3±2.6)分, 对照组为(13.1±3.8)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临床疗效 治疗后22 d,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为68.7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头痛1例, 对照组头晕1例, 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脑梗死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 涉及多个病理环节, 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的过程。

脑局部缺血后神经细胞病理机制包括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以及自由基产生过多, 直接损害神经细胞。国内外研究表明, 脑部梗死组织周边有功能已受损但尚且存活的脑组织, 即所谓的缺血半暗带区, 是当今治疗的基础。能及时恢复脑部血流、改善脑组织代谢即可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缺血半暗带, 避免脑组织坏死形成[2]。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在脑缺血以及再灌注后最早出现, 这些是脑缺血出现后发生级联反应的“启动点”。正是由于这些线粒体的不可逆损害以及脑部侧枝循环的不能建立, 使得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制剂。为多靶点治疗脑梗死的药物, 作用机制有[3, 4]:①清除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保护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②解除血管痉挛, 改善缺血区微循环, 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 改善能量代谢;③改善线粒体功能, 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I2(PGI2)水平;④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栓素A2(TXA2)的合成等, 故该药可以用来治疗脑梗死。本院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2 d NIHSS评分显著降低,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P<0.01)。

综上所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且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

[2] 黄如训, 李常新, 陈立云, 等.丁苯酞对实验陛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8):985-988.

[3] 熊杰, 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 2000, 48(6):408-412.

[4] 王东, 张咏, 潘金保,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南药学, 2014(11):1149-1151.

[收稿日期:2016-01-05]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安全性临床疗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