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巩膜炎眼B超图像观察

2016-07-05李庆华田岩刘静杨序张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李庆华 田岩 刘静 杨序 张岩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巩膜炎眼B超图像特征。方法 对11例(13眼)后巩膜炎病例行轴位、横向、纵向等多切面眼B超扫查, 观察图像特征,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例(13眼)B超图像特征示后巩膜炎呈巩膜增厚及T形征。结论 后巩膜炎眼B超图像特征有规律可遵循。

【关键词】 后巩膜炎;眼B超;图像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65

巩膜是眼球外壁的后部分[1], 因血管和细胞少, 又没有淋巴管, 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因此绝大部分巩膜炎是由相邻的组织或全身疾病而引起[2], 症状及体征都不甚明显, 为临床明确诊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尤其后巩膜炎往往由于发病隐匿, 临床表现变化多样, 眼前节经常无任何炎性体征, 常导致临床上误诊及漏诊, 而眼部B超对此具有较为明显且特异的超声表现, 成为后巩膜炎的重要及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 因此探讨及总结后巩膜炎眼B超图像特征在临床诊断中尤为重要。本院中心检验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总结后巩膜炎眼B超的一些相关图像特点, 与眼科超声同行共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后巩膜炎患者11例(13眼), 全部患者均经眼科系统检查(裂隙灯、眼底镜、验光、眼压、眼B超等)确诊为后巩膜炎, 其中男4例(5眼), 女7例(8眼);年龄32~67岁, 平均年龄39.3岁;单眼9例(9眼)(81.8%), 双眼2例(4眼)(18.2%);发病时间:最短12 d, 最长8个月;伴有前节症状4例(5眼), 不伴有前节症状7例(8眼), 伴眼底症状8例(9眼), 无明显眼底症状3例(4眼)。

1. 2 方法 采用美国SONOMED E-ZSCAN AB5500+, 探头频率10 MHz, 探测深度40/60 mm, 轴向分辨率0.12 mm, 侧向0.3 mm。患者取仰卧位, 轻闭双眼上睑皮肤涂以超声耦合剂, 探头直接置于眼睑皮肤上进行轴位、横向、纵向等多切面扫查[3], 并嘱患者分别上下、左、右移动眼球且双眼对比扫查, 调整增益, 更清楚地显示各部位图像, 通过各二维声学切面图像观察巩膜的厚度, 与玻璃体、球壁视网膜、视乳头及球后组织的关系, 病灶位置等。

2 结果

2. 1 球后壁巩膜及球后组织回声降低, 呈弥漫性增厚, 或局限性增厚共5例(6眼), 占45.5%。与病变部位、大小及严重程度有关;病变部位越大, 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区域越大, 病变越严重, 球后壁巩膜及球后组织回声越低, 甚至形成带状无回声暗区。降低增益, 可显示病变部位仅限于眼球内、外壁间。与肿物超声有区别:视网膜及脉络膜肿物位于球壁内侧, 可见局限性高回声隆起;球后占位性病变位于球后, 可见局限性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

2. 2 少数深层巩膜炎, 巩膜组织严重破坏变薄、内陷, 凸向玻璃体腔[4]1例(1眼), 占9%, 与睫状体或脉络膜肿物相似。与肿物超声有区别:视网膜及脉络膜肿物可见局限性较高回声隆起, 与脉络膜或视网膜相连, 一般边界较清晰, 无明显后运动。

2. 3 巩膜炎常合并眼球筋膜炎, 而呈现出Tenon囊水肿、积液的症状, 声像图显示球后壁巩膜层明显增厚, 球后壁回声尚光滑, 赤道部球壁厚度正常, 紧贴巩膜呈现限局性或弥漫性一裂隙样无回声暗区与视神经相连, 典型的病例呈现“T”形征, 5例(6眼), 占45.5%。

3 讨论

巩膜炎又称深层巩膜炎, 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在临床上, 后巩膜炎因起病隐匿, 常无眼前节症状, 病变部位发生于赤道后部及视神经周围, 因此极易被误诊及漏诊[5-7], 但因对眼结构及其功能有较大的破坏性, 严重者可引起角膜炎, 脉络膜炎症、水肿、脱离, 浅前房、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等[8, 9]严重疾病, 其准确的诊断对此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眼B超与CT及其他辅助检查相比, 对此病的诊断有着较为特异的图像特征[10], 起到其他辅助检查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眼B超是诊断此病最重要的方法。

超声通常是由镶嵌在探头内的换能器所产生的, 沿固定方向向前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组织界面发生反射, 部分声能遇到反射而回, 称为回声, 每遇一个界面产生一个相应的回声, 同时回声被换能器接收形成光点, 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 并且回声按换能器接收的时间顺序排列成行, 形成有序的光点线, 组成整体的断层图像。如果把探头放在眼部扫描, 屏幕上就会形成许多光点, 这些光点构成一幅眼球和眼眶的断层图像, 可以观察眼球、视神经、眼外肌、眶内大血管、眶脂肪以及这些结构的相关病变, 具体包括眼轴长度(外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厚度、眼球壁厚度、球后间隙长度、视神经横径;球内有无异常线状、条状、云絮状、点状、团状回声, 球内异常回声有无飘动现象, 团状回声的大小、轮廓、形态, 回声强度;球内有无异常无回声区;球后间隙有无扩大, 有无异常回声及其范围、轮廓、形态、强度等;眼底及球后的血流情况。由于超声的传播不受组织透明度的限制, 眼屈光间质混浊时和球后各种病变也能显示出来, 因此作为眼科临床诊断的常规检查, 眼B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眼部B超应用安全、简便, 无痛苦, 无创伤, 操作方法简便, 能多次重复检查。眼B超利用上述的声能反射特性, 构成波形或图像, 来观察眼部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 对眼部组织产生热量少, 频率高, 分辨率强, 在眼科疾病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某些疾病可靠的诊断手段, 如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巩膜等疾病, 它是临床中必不可缺少的诊断辅助检查之一。

后巩膜炎眼B超图像的特征归纳如下:①球后壁巩膜及球后组织回声降低, 呈弥漫性增厚, 或局限性增厚, 降低增益, 可显示病变部位限于眼球内、外壁间;②少数深层巩膜炎, 巩膜组织严重破坏变薄、内陷, 凸向玻璃体腔;③巩膜炎常合并眼球筋膜炎, 声像图特征为球后壁巩膜层明显增厚, 紧贴巩膜呈现限局性或弥漫性裂隙样无回声暗区与视神经相连, 呈“T”形征。后巩膜炎的这些眼B超图像特征在临床诊断中, 需要灵活运用, 才能得到更准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 眼B超在后巩膜炎诊断上具有非常大的诊断应用价值。希望有更多的有关后巩膜炎眼B超相关方面的探讨及研究, 为后巩膜炎提供更加完善、确切的临床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秋明, 郑广瑛.眼科应用解剖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37.

[2]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94-1401.

[3] 廖东萍, 邓梅君.视网膜脱离眼B超声分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3(21):2003-2004.

[4] 李立新.眼部超声诊断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57-158.

[5] 徐敏, 尹妮.超声诊断后巩膜炎5例.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10):142.

[6] 张志亭.后巩膜炎误诊1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2, 20(9): 539-541.

[7] 赵堪兴, 杨培增.第7版.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34-136.

[8] 朱承华.眼科查房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44-148.

[9] 时冀川, 郑日忠.后巩膜炎2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 27(5):539-541.

[10] 肖利华, 鲁小中.后巩膜炎3例报告.眼科, 2001, 10(4):252-253.

[收稿日期: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