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教育——涂尔干(著)》的启示

2016-07-05冯湘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要素道德内容

冯湘

【摘 要】道德具有一种举足轻重的功能,能够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性格和人格。本文对道德的三要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引发学校对当今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道德;教育;内容;要素

近来读了《道德教育》一书,让我对道德方面的教育有了系统和透彻的认识。如果要领悟这本著作的精髓,首先我们先对该书的作者涂干尔做个了解。涂尔干(1858-1917),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一起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涂尔干一生以教育为乐,热衷于对教育的研究。这本《道德教育》是涂尔干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做的宏观研究,它为我们重新认识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提供了新的看法。

一、《道德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道德的教育进行阐述。围绕“为什么要进行道德世俗化?世俗道德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怎样培养道德诸要素?”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从字面上来分析,这些内容实质就是教人们怎样培养道德要素,结合《道德教育》创作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著作内容,涂尔干提出的道德教育是不可能超越他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正如涂尔干自己所言:“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教育的,我们就不能谈论道德教育。”在当时的法国社会环境下,道德教育是当初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当时的宗教作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机构,早已不能承担道德教育的责任,也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另外,法国社会高速发展,旧的道德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现实,但上层建筑必为经济基础服务,所以道德教育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当时,涂尔干希望能通过道德教育途径来培养团结精神,并重塑公民对集体生活的热爱。同时可以看出,无论是纪律精神,还是对社会群体的依恋或者是自主和自决精神,它最终都落脚于集体生活中的团结精神之上。如果我们把对这种道德的教育借鉴到当今的学生教育体系之中,那么,在学生身上培养的道德诸要素最终还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提高他们的团结意识,即在集体生活中逐步社会化并更加关心和热爱集体生活。虽然我们与涂尔干所处的时代相隔已久,但《道德教育》这部著作不但理论意义丰富,而且其中关于世俗道德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涂尔干说“纪律精神不仅支撑着道德生活,其影响还会伸展得更远。实际上,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道德具有一种举足轻重的功能,能够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性格和人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道德的首要要素就是纪律精神,纪律约束就是使我们的行为要符合规范,通过纪律这种约束的手段,增强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并学会控制欲望。如果我们非常想得到并不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时,或者我们做了我们本不该做的事情时,纪律就会告诉我们是不可以去做的,所以,当我们服从了纪律以后,也就代表这我们的个人意志得到了增强。因此,在塑造人格和个性的过程中,加强纪律是关键,因为品质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总是要在活动与交往中进行的。学校教育应该以它特有的可控制性,围绕教学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在整个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人会怀疑纪律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那是一种误解。纪律是一种全球化的素质,在德国,遵守纪律的习惯是一种素养和美德,尤其是在部队,纪律就是一种信仰。在学校,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能间接的促进学生严谨的作风、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这些品质对一个学生的人生会起到非常重要影响,没有纪律的人大都没有很强的责任感。纪律是会束缚一些东西,但不会束缚性格的发展,要把自己和纪律融合在一起,体会纪律存在的必要性和一种抽象的美感。实际上纪律会促进性格的发展,纪律的存在会束缚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所以说纪律不仅不会束缚个性,它是充分发展个性的必要措施和保证条件。

三、社会或群体的依恋是道德的次要要素。“除了由个人的联合所形成的群体,即社会,就不会再有任何外在于个人的东西了。于是,道德目标也就是那些以社会为对象的目标。而合乎道德地行动,也就是根据集体利益而行动。换言之,只有在我们作为社会存在的意义上,我们才是道德存在。”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涂尔干认为,社会的起点就是道德的起点,也就是说,道德目标就是以社会为对象而非以个人为对象的目标。我认为,道德的教育是必然要涉及到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一方面,我们绝对不能把社会看作个人的简单集合,另一方面,社会又是与个人相互融合的。假如社会和个人不能相互融合的话,那么社会和个人就会格格不入,最坏的结果就是,个人对社会的依恋就会完全不能理解,除非人能够使自己的本性成为某种不同于自己的东西,否则这种依恋就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社会和个人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社会是足够影响个人的,这就意味着只有社会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所不能发挥的道德功能。对此,涂干尔也写道:“如果人要成为一种有道德的存在,他必须感到与社会一致,而不管这个社会可能多么落后。”

四、道德的第三个要素是自主或自决。涂尔干说:“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自主或自决性,它不是我们从自然中预先构建的自主或自决性,也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构造性质所发现的自主或自觉性,相反,正因为我们获得了事物的更完备的知识,所以我们自己塑造了这种自主或自决性。”从本段话中,我们便可以确定道德的第三要素。也就是说要合乎道德的行动,光靠遵守纪律和效忠群体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不管是出于遵守规范还是忠于集体,我们还必须对我们行为的理由有必要的了解,尽可能的清晰明了这些道理。由此可知,道德的第三要素就是是知性,道德不再是单纯的按照某些指定的方式行事的。此外,规定这种行为的规范,必须是人们自愿地向往的规范,也就是说,必须是人们自愿接受规范的。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就是围绕着这三个要素来研究的。首先,是纪律精神,学校纪律是学生能够感受自身有限制的第一限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处于具体社会生活条件中的规范感。所以,纪律精神是对学生道德的准备。其次,是社会或群体的依恋,只有学生超出自身的狭隘范围,感受和意识到群体生活所提供的团结感,才能为未来生活构建一种公共生活。最后,是自主或自决精神。知性的运用是学生获得自主和自决精神的过程,具有启蒙的含义,这种启蒙绝没有要求教师为学生灌输一种总体知识和普遍规范,而是使学生在特定的界限内自由地运用理性,逐步形成一种社会态度。对涂尔干来说,这才是所谓的“道德教育”观念的基本含义。

五、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这段话在第23页,“在道德教育中以更高理性为指引的进步,如果不能揭示新的道德取向,不能引发对公正的更强烈的渴望,不能以潜在的志向唤起公共良知,就不可能实现。”我的观点是,涂尔干的著作《道德教育》,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现实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该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现实的道德教育问题。涂尔干的理论成果还可以继续启发我们思考当今的现实问题。比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如今的大学生缺乏团结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看,我们在道德规范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如何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猜你喜欢

要素道德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主要内容
也谈做人的要素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