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教学困境,指导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016-07-05孙凤艳
孙凤艳
摘 要:朗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摆脱教学困境,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朗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困境;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67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呼声,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张和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这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更新的具体体现,值得提倡。但是。但是,凡事都有一定的度,把握好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我经过研究发现,部分教师脱离教学实际,在学生不具备朗读技巧和能力的前提下,过分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盲目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甚至向学生传递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错误观念,致使学生陷入到阅读的困境中不能自拔。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懂得朗读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必须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摆脱朗读教学的困境,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到朗读教学中存在怎样的困境,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逐渐探索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一、朗读教学容易陷入的困境
(一)脱离学生的实际,随意进行朗读训练
很多学生在进行课文朗读时,经常出现随意填字加词或遗漏字词、遇到生字词自动跳过去或用其他字词替代的情况;读的声音要么太高要么太低、音色单调枯涩、喜欢拖长音;口脑不一,读的是什么读到何处了不知道,或者习惯用手指着读,甚至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等等。针对这种种情况,教师采取了很多措施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例如,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或是指名要学生读,又或者要求学生分组读、分角色读等。还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然而,结果如何呢?学生的朗读能力并没有随着这种种训练而提高,原有的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教师虽然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但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训练随意,没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指导性。
(二)脱离教材的实际,盲目进行朗读训练
对学生朗读课文的初步要求是,表达出文章的意思,即要读得正确;深层要求是,表达出作者蕴含的思想,即读得有感情。而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一味标榜学生读得有个性就好。
不同的文章类型有不用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实际,把握文章的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朗读,正确地表达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常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声情并茂才算朗读得好,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脱离教材的实际,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结果导致学生不管读什么类型的文章,不管内容是怎样的,一律夸张地、大肆渲染地读,读得“声情并茂”。这样不但不能正确地表达课文的内容,有时甚至歪曲了文章原有的思想感情。
(三)忽视朗读技巧指导,朗读训练没有效果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意识中,知道朗读应该有感情,表达出作者的情绪特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会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等。但是要让教师说出,怎样表达出喜悦、怎样表达出悲哀等等,却不知道怎么表述,既不给学生示范朗读,也不找优秀的朗读资料,只单纯指名学生读,读得不好,只是指出不好的原因,如何改正又给不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进行再多的朗读练习,水平也不见提高,致使学生丧失朗读的信心。
二、摆脱朗读教学困境,科学进行朗读训练
针对上述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实际,不断总结朗读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从同事或同行身上汲取教学的有益成分,不断从名家朗读资料中吸取营养,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朗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朗读氛围,带领学生多听多读
朗读归根到底是一种艺术类型,需要有浓厚的氛围,对学生慢慢熏陶,使学生在日益探索、实践中受到感染,产生出激情和灵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引导学生多听、多读。
多听,是指听教师示范朗读,听录音等。听的环节可以着重放在讲解课文前。这样,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遇到的生字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情基调等。读的环节可以着重放在课文讲解后。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此前听到的教师示范朗读、录音朗读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能够读得有感情、有韵味。经过多次朗读,学生会逐渐探索出一定的技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朗读能力。
(二)讲授朗读技巧,指导学生科学朗读
学生通过多听多读,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经过长期的实践,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朗读水平。由此可见,要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是“必须长期坚持”;还有一个限定条件,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技巧指导的话,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不会有效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引领学生科学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朗读时的停连、轻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朗读时做到停连有章、轻重有别、吐纳有节、徐疾有度,等等。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在朗读时正确处理情绪反应、合理宣泄情感,使学生的朗读既能感动人心,又不令人觉得夸张、做作。这是朗读的较高境界。
(三)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多朗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分段朗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开展朗读竞赛等,鼓舞、激励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朗读的能力和水平,为语文学习增添动力,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朗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广大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