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1919—1936年英国推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原因

2016-07-05马继宗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均势英国

马继宗

【摘 要】从1919到1936年的近20年时间里,英国在欧洲大陆推行扶德抑法的均势外交政策,企图来维持欧洲均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经济衰退,政局不稳,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和对法国称霸西歐的恐惧。

【关键词】英国;均势;孤立;原因

均势(thebalanceofpower)是国际关系中引人注意的话题。何为均势?大英百科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国际大家庭各成员之间恰好维持平衡的局面,借以防止任何一个成员变得十分强大,以对其他国家贯彻其意志”。在世界近代史中,奉行均势外交最娴熟最成功的当属英国。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均势政策使英国的外交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同协约国在巴黎东北方贡比涅森林的火车厢里签定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战争摧毁了罗曼诺夫王朝、霍亨索伦王朝、哈布斯堡王朝三个反动的堡垒,代之而兴的是社会主义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为了保持传统的“大陆均势”,英国的外交政策逐渐由联法抗德向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过度。本文仅对1919-1936年之间英国推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原因作以简要分析。

一战期间,英国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消耗在战场上,变成美国的债务国。英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资产阶级政府的现行政策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经济的衰退直接导致了英国国际地位的降低。一战后,对英国来说,维持它在欧洲的岌岌可危的地位,恢复欧洲的均势乃是其外交的当务之急。

由于经济的衰退,英国的政局极不稳定。由此导致其对外政策的不延续性。阿瑟·亨德逊在任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外交大臣时提议拿裁军作为对法承诺的杠杆。为此,法国为了让英国承担紧跟着裁军而来的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迫切地要求召开一次裁军大会,并成功的让英国外交大臣亨德逊来担任裁军大会主席。而到了1932年裁军大会举行时,英国的工党政府已经倒台,法国人“不胜沮丧的发现他们正被催逼着在得不到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就裁减军备”。这种政策的不延续使双方互相猜忌,导致彼此的外交政策更加孤立。

国家利益第一外交准则更导致了英国走向均势外交的道路。一战后,德国战败,英、法、意等列强遭到严重削弱,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崛起。加上经济危机的洗礼,意大利、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一本正经”地表示决心维护欧洲的现存安排,并抵制任何以武力改变这种安排的尝试。1935年4月,三国在斯特雷扎举行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发表的最后宣言声称,三国将为“维持集体和平”而“进行亲密的合作”。但事实上三大国里的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得到别国的帮助而不做出任何回报,而且每一国都乐于看到别国陷于困境。各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尔谀我诈,最终只能使自己更加孤立。甚至使意大利倒向了德国,壮大了法西斯势力。而此时的英法,表面上是联盟事实上都在孤军奋战。

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最根本原因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欧洲是世界上较为狭小的一块土地,其总面积也不过与中国持平。而在这块狭小的土地上却散布了几十个小国。土地贫瘠,资源短缺,边界模糊,这种犬牙交错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各国之间必须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建立在这种认识之上,英国推出了它的蓄谋已久的大陆均势外交政策,这个外交政策富有很强的弹性。一方面,它放任除英国以外所有欧洲强国在欧洲大陆内争霸而不加干涉,只要法国、俄国、奥匈这些欧洲强国陷在欧洲争霸战争的泥潭中裹足不前,他们对海外的注意力就会变得迟钝。那个时候,英国的米字旗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飞扬。另一方面,它又着眼于防范欧洲大陆内部崛起一个可以与之力量相当的强国的出现,因为它知道,称霸欧洲必须建立在一国削弱他国的基础之上。一旦强大的对手在欧陆出现,它就会迅速的把触角深向海外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争雄。一战结束后,英国虽为战胜国,但其实力和势力受到了实质性的削弱,并逐渐开始了由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的历程。英国开始围绕自身利益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这些调整也就表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的与殖民地关系;与自治领关系;对外金融政策;帝国内经济关系;对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认识等各个方面。一战后,德国战败,在欧洲安全和赔款问题上,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在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并扶持德国提高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20年代,法国一时势力弥漫于东欧一带。为了继续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英国的外交政策必须由联法抗德转为扶德抑法。

英国害怕法国称霸西欧也是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重要原因。英国想重建战后欧洲,虽然他与法国是昔日的盟友,却不愿法国称霸西欧,而企图维护其均势政策,充当德法边界安全的保护者;法国则担心德国在恢复实力后再度复仇,也希望调整德法关系,寻求安全保障。英国是要拆散法国在西欧的霸权体系,鼓励德国向东扩张。《洛加诺公约》的签署是英国均势外交的重大胜利,与此同时也敞开了允许德国东山再起的大门。

综上所述,英国由于自身国力的下降,对自身利益的短浅考虑,对法国称霸西欧大陆的恐惧,使其在一战结束后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欧洲均势政策。由此造成了协约国联盟的内部分裂和彼此孤立;更使得德国逐步挣脱了凡尔赛体系对它的束缚而逐渐发展壮大并迅速又成为欧洲强国,成为欧洲大陆均势的真正威胁。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就是在这种均势-孤立-绥靖-更孤立-再绥靖的恶性循环中徘徊。为后来其对德意日扩张的嚣张气焰姑息纵容,一步步绥靖奠定了一个恶劣的开端,更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猜你喜欢

均势英国
英国的环保
调停与求霸:从日俄战争看美国均势战略的设计与进路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西方的缺失:北约内部裂痕如何标志着全球新均势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简析“均势理论”
英国圣诞节
冷战后美国对中国的东亚均势策略研究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