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
2016-07-05李丹
李丹
摘 要: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全日制义务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中指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从简单到复杂,以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的方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性引领;策略构建;思维引导
理性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求真、求实的品格,成为具有理性思想的人。学生解题时,习惯依据直觉和经验进行盲目判断,要么非此即彼,要么“跟着感觉走”,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从“感觉是”顺利过渡到“肯定是”的理性思维上,这是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一、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渗透算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教师往往只关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忽略了解决问题应当运用理性思维思考,梳理整个解题过程,导致学生形成“凭感觉走”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多”就是用加法,“少”就是用减法,就会让学生走进解题误区。由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学校展出画板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梳理数量关系。我给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怎么列式?怎样计算出结果?”通过逐步深入的提问,将计算过程和解决策略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列出算式:30-9。解法上分为两种:①先算10-9,再算20+1;②先算30-10,再算20+1。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于第①种算法难以理解。为此我展开课堂探究,让学生借助学具小棒进行演示。学生拆开一捆小棒,从10根中拿走9根,剩下1根再与20根合并起来,就是21根。由此,学生对退位减法有了直观感知和认识。
以上教学,通过整个算理的渗透过程,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不但理解了算理,而且掌握了算法,让学生顺利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从而使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二、引导从揣摩到思考的探究,渗透创新
当学生处在揣摩阶段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让他们突破教学难点,拓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后,有一道练习题:文具盒的面积是250( )。部分学生分析认为应该填写“平方毫米”,此时我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正面鼓励他们,因为学生突破了“所做即所学”的经验,根据所学的面积单位,填写一个没有学过的面积单位,这是学生正处在独立揣摩的阶段。由此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平方毫米?有没有更合适的面积单位?”有学生认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都太大,平方毫米又太小,应该选择一个比平方毫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对于学生的理性分析,我大加赞赏。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之外的面積单位,让学生感受目前所学并非面积单位知识的全部,由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学生填写:一根头发丝的横截面积为70( ),学生展开推理,认为选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甚至平方毫米都不合适,需要一个比平方毫米还要小的单位。由此,我通过引导,让学生经历了从揣摩到思考的探究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到,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直观判断,提升了理性思维。
三、促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渗透操作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达理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超越感性的经验,发展理性思维,实现理性思维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让学生在操场上画大小不同的四个圆,各自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不管圆的大小如何,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就叫做圆周率。为了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接着我在圆内接多边形,让学生测量多边形的周长,学生发现,随着多边形的边数增多,其周长越接近于圆的周长,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越趋向于3.14,最后我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圆,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加以验证。
通过这样分层次的操作环节,学生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对数学的表面问题及表象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逐步构建有序的思维模式,使其思维水平获得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感性的“感觉是”到理性的“肯定是”还需要一段路程要走,教师要加强理性引领,在尊重学生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在“感觉是”之后追问一句“应该是什么”,让感性向理性顺利过渡,使理性思维成为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文恵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