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Gossip Girl》浅析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互换

2016-07-05邵薪宇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播模式

邵薪宇

摘 要:随着大众传播学的发展,中外的学界逐渐明确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这种传播过程不但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作用,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电视剧《Gossip Girl》的剧情解构,浅析传播要素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互换。

关键词:传播的要素;传播模式;Gossip Girl

随着大众传播学的发展,中外的学界逐渐明确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这种传播过程不但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作用,同时也受到传播者和受传者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研究传播过程,无论是传播学的发源地美国,还是在中国,其研究视角是多样的,最常见的是历时性考察和共时性考察,前者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考察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后者针对传播活动的结构、环节和要素进行横向解析。本文采用后者的观察视角,通过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对电视剧《Gossip Girl》的剧情解构,浅析传播模式及传播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Gossip Girl》,gossip中文翻译绯闻、流言蜚语、谣言、闲话,本文采用第一种解释,即绯闻,百度百科“旧指桃色新闻或花边新闻,明星名人的负评较多,现在通常是指影视及娱乐界某明星自身与周边异性或同性之间的新闻。”在电视剧中,主要指上东区富二代的花边新闻。

在传播學的历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他提出了“5W模式”或称为“拉斯韦尔模式”,这个模式是由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拉斯韦尔模式的局限性愈来愈突显,提到了受传者的反馈,却没提供反馈渠道,模式是直线单向,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但拉斯韦尔奠定了传播学的基础。与拉斯韦尔同期,美国学者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和W 韦弗的“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电子通信过程,提出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缺少反馈环节,也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特点。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德弗勒补充了反馈的要素和渠道,发展了噪音的外延和内涵,加深了噪音的作用,构建了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这个模式的缺陷在于从过程本身看问题,没有触及外部环境和条件对传播的影响。

威尔伯-施拉姆在C-E-奥斯古德观点的启发下提出了“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该模式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突出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但因为传播双方的个体差异,受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不同,在现实中,传播双方不应是绝对对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施拉姆又进一步完善了传播过程模式,提出“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传播双方是传达和反馈的关系,受传者是个人的集合体,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连结性和交织性。

在1959年,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了“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这个模式展现了人类社会传播模式是多重结构的、系统性的活动,从人内传播到人际传播,个体从属于群体,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构成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赖利夫妇的模式表现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的互动,但其实也有无形的社会作用力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在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有所体现。我们看到,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传播的基本要素基本固定,但是随着对人类的传播特点的研究,传播模式研究也来越完善,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拓展了传播模式的发展和研究。时至今日,中外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纷繁复杂的传播模式,百家争鸣,更有擅长。通过对《Gossip Girl》剧情的分析,应用拉斯韦尔的传播要素和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浅析传播要素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互换。

电视剧《Gossip Girl》于2007年在北美热播,在中国,这部电视剧虽然没有在电视台播出,但是通过互联网的播放被中国大众熟知,时隔十年仍受到众多美剧爱好者追捧,剧中人物深谙绯闻的传播之道,并通过传播的力量为个体目的服务。电视剧中,这个号称“Gossip Girl”借助手机和电子邮件传播绯闻信息,没人知道Gossip Girl是谁,但是“她”对上东区富二代们的不为人知的糗事、丑事和不可告人的秘密了如指掌。她的信源主要来自上东区群众(以下简称“上东群众”),上东群众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传送给Gossip Girl,Gossip Girl编辑整理后,再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发送给上东区高中的手机和电子邮箱用户。在上东区贵圈中,Gossip Girl就是一个神话,她不仅是富二代们明争暗斗的工具,也是普通学生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区域的大众对Gossip Girl的感觉就像是吸毒,明知有一天害人害己,却依旧欲罢不能。

依据拉斯韦尔的五个基本要素:Who即Gossip Girl、Says what即绯闻、In Which Channel即手机和电子邮件、To whom即上东群众、With what effect即上东群众对绯闻的热议与冷漠。Gossip Girl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传播讯息到受传者,其传播过程模式如图-1。该图表现了Gossip Girl作为传播者的传播路径,而剧中的Gossip Girl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受传者,“她”就像一个讯息中心,整合上东区贵圈的绯闻讯息,手机和电子邮箱是其传播讯息的媒介,从2007年至2012年,《Gossip Girl》共拍摄了6季,118集,Gossip Girl传播的讯息,就像投掷在上东区的炸弹一样,每一次传播都能引起热议,并在上东区的高中引起轩然大波,结合剧中社会环境、节日等的变化,传播的过程纷繁复杂,同样的信息触达不同的受传者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根据剧情的发展,传播者和受传者会根据讯息的传送方向不同,而互为对方的传播者和受传者。所以拉斯韦尔的单向传播的模式就不能反应传播的相互作用,但却能简洁明了地展现传播五大要素基础传播模式。

在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Gossip Girl作为传播者的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我们看到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Gossip Girl和上東群众,也就是大众传媒与受众,它们之间是触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Gossip Girl与信源相连接(在电视剧中,信源主要来自上东群众的爆料),通过对讯息的复制与受传者上东群众相联系。在康士坦次高中,受传者是个人的集合体,个人来自不同的班级,依照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以及年龄层级形成的小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群体之间有一定的传播关系。每次Gossip Girl传播爆炸性新闻,都会有这样的镜头出现,学生们三五成群,有的在看手机,有的个人对个人口口相传,有的小群体指手画脚热烈讨论,还有的就是游走在不同群体中散播信息的个人……这是传播产生的开始,传播的反馈是从学校中不同阶层对内容的理解,虽然Gossip Girl传播的信息不变,但是再传播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和个体对内容理解的差异的不同,最终反馈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变化。

在第一集中,Gossip Girl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发布了女主角Serena Van Der Woodsen在纽约中央车站下车的照片。Serena是上东区高中的女王级任务,神秘失踪,又低调重现,在上东群众中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从Serena好姐妹新任女王Blair Waldorf,到康士坦次高中关注Gossip Girl的受众,每个人都对这一信息有自己的解读。Blair不能原谅Serena的不辞而别以及她重新出现对自己地位的威胁,所以对信息采取冷处理,忽视其存在。Nate Archibald既是Serena的青梅竹马,也是Blair的现任男友,他和Serena的关系非同一般,对此条信息的反馈是期待,而其他上东群众的反应则是360人有360个态度,每个人都因为和Serena的亲疏远近,以及对她个人的背景多少的了解有着自己的反馈态度。在电视剧的开篇就奠定了上东区群众对Gossip Girl的关注度和Gossip Girl作为传播者的影响力,其后的剧集中,虽然爆料的内容引领着剧情的发展,以Gossip Girl为中心的传播,始终遵循着这一模式循序往复的开展,因此不针对所有爆料过程进行分析,特别要提到的是个体差异的变化也丰富了传播的过程。

正像旅美作家林达夫妇所写,美国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国家,要了解他们,要先了解他们的多元文化。同理,即便是在影视剧中,要了解上东区富二代热衷绯闻,也要了解他们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在《Gossip Girl》的康士坦次高中,学员主要来自上东区的富家子弟,另外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并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两种本来在学校里格格不入的人群,因为Gossip Girl的爆料有了共同的话题。在特定的传播过程中,两个阶层在传播中的讯息解读依据个人的经验和文化差异有正向或反向两种话题方向,也就是说因个体差异(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等),两个阶层对同一讯息会有截然相仿的两种解读方向。因此在社会传播实践过程中,注意对话题的选择,对受传者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考察,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点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日渐突出,从总体来看Gossip得以传播,是内容本身具备重要性和模糊性,而受传者来看则有不确定性和威胁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互换角色,引领剧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6年 P49-54

[2] 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P109-128

[3] 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乌合之众》. 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 P31-56

[4]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P22-26

[5] 唐兴通著.《引爆社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P101-109

[6] 唐绪军等著.《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P102-118

[7] 林达著.《历史深处的忧虑》.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4年 P21-41

[8]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 P65-73

[9] 斯蒂芬-李特约翰著,史安斌译.《人类传播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P11

[10]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及应用》. 华夏出版社,2000年 P222-223

[11]《区域传播学:一种后现代姿态的传播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传播模式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浅议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由“雷洋案”引发的关于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模式的思考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
跨屏互动节目中主持人传播模式变化及应对
如何拆掉政务微信中的官民“隔心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