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要正确把握五大关系* 1
2016-07-05朱宪臣
朱宪臣
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要正确把握五大关系* 1
朱宪臣
摘要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既有战略性也有策略性,既有实践性也有理论性,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实效性也有长效性。正确把握好这五大关系,就可以纵观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特点和规律性,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和阵地,提升党在农村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南疆地区农村党组织基层党建访惠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阵地的巩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强弱与水平的高低。新疆南疆是民族地区,这里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层的重点在广大农村,而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则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巩固边疆地区安宁、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正确认识南疆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正确把握农村基层党建的五大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把握好战略性与策略性的关系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党中央对新疆的南疆地区给予高度重视,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疆视察时指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有了这一条,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自治区党委在2015年11月在喀什召开南疆工作会议,形成《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维护南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讨论稿)》,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两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定不移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国家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③
在南疆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中央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高瞻远瞩、寓意深远,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善于从南疆纷繁复杂的诸多矛盾中条分缕析,把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长治久安的大局中来考察,把党的建设的目标和南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抓南疆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牵住这个“牛鼻子”,实现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带领南疆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历史来看,新疆的建党建政始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党在新疆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稍晚些,农村群众对党的认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感悟大致在1952年新疆土地改革时有了切身体会。此后,全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随着社会改造的完成逐步有了大的发展。从现实来看,新疆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复杂、尖锐,有时甚至十分激烈,南疆又是新疆反恐维稳的主战场,面对这些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国家治疆方略的战略布局还有一定差距。 毛泽东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④政策和策略就是我们在明晰了全局后,对于局部的、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的方针和方法。从新疆的战略地位以及与内地的关系上,毋庸置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实施,新疆的区域优势会更加明显。新疆的任务是要发挥陆上核心区作用,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体到政策和策略上,就要求我们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估计新疆、尤其是南疆基层组织面临的形势,找到关涉新疆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源所在,审慎分析这一问题的若干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在“把好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出“良方”。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自2014年3月开始实施的“访惠聚”活动⑤,是落实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创新性举措,活动实施两年多来,南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村的硬件设施得到改观,农业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确把握战略性与策略性的关系,就是既能“谋全局”又能“谋一域”。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略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疆的战略高度来考量,“全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有了全局意识还不够,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真正从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入手,在党支部书记的遴选、党支部班子的配备、村级党支部后备力量的储备、农民党员的发展、培训、管理各个环节方面下足功夫,各级工作组要充分发挥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仅是引进项目“输了血”,更要教方法、换思维,实现“造血”功能,“水流走”(指工作组离开)留下一块“好石头”(指形成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二、把握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⑥做好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务必理顺农村基层党建的相关理论脉络,用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导实践。一般而言,农村基层党建和社区党建、高校党建、国企党建一样,在理论体系上有其科学化运行的诸要素,包括农村基层党建的主体是谁、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农村基层党建的体制机制如何、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工青妇等其他组织的关系等。只有从理论上有所把握,才能真正认识农村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体,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即农村的党支部,一般不会设立农村的党委和总支,明确农村党建的主体,就是明晰农村的党建工作主要针对谁的问题,农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专条规定。⑦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内容包括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进行理论学习;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等。⑧农村基层党建的体制机制有党支部的组织设置、议事规则、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等要素。农村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使党组织成为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论知识是指导农村党建的最基本的思想指南。“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⑨
掌握了农村党建的理论,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实践中的实事求是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南疆农村党组织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比如,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支部核心作用没有发挥;党支部书记改革创新、带领大家致富的劲头不足,工作无思路;班子成员不团结;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后备干部无法形成梯队;发展党员措施无力;村干部的待遇较低,其工作量和薪酬差距悬殊等等。这些实践中的问题不是我们通过书斋中固有的理论所能够解决的,而需要我们进行理论的创新,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南疆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顺应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实现农村党组织的科学化运行和发展。比如,在党支部书记的遴选上,多措并举,可以在本村富有魄力、扎根农村的年轻党员中选;可以从乡镇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中选;可以从大学生村官中选;可以把住村工作组选派为第一书记;“双培双带”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确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就是在南疆农村党组织建设中,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关注具体的现实问题,做到既“抬头看路”又要“低头拉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我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感性实践中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通过客观理性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可以深刻认识南疆农村基层党建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党建理论创新和针对性决策提供丰厚的实践素材。
三、把握好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从南疆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农村战斗堡垒的建设与巩固确实有不足或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是一种与意识无关的社会存在。比如,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不严肃,民主评议党员有随意性;在民主集中制方面有时候不能坚持原则;“四议两公开”有时候不能做到或敷衍塞责;在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听之任之,流出党员不知去向,流入党员无人问津;在处理群众诉求时漠然视之,在扶贫项目和惠农物质分配时优亲厚友现象,特别是在城乡低保的确认方面,“人情保”、“关系保”时有存在,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这些现象的存在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我们的做法不是妄自菲薄,哀叹这种情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勇敢承认问题的存在,并从社会存在出发,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针对以上列举的南疆农村基层党建的客观事实,我们首先就要深入考察这些现象背后是否有其规律性,其本质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这样对它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思想问题的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就要转变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农民思想意识与时代发展有差距,我们就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属于党员自身的问题,我们就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善于利用“互联网+党建”的互联网思维,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属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我们就要不断探索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适应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的“土方子”,提升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其主体既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党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也包括各级党委、政府从诸多农村党组织建设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并加以提升,为南疆农村基层党建的长远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把握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就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有利于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有效的办法、管用的措施主动去应对各项挑战,把南疆农村基层组织打造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坚固阵地。
四、把握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全国农村基层党建的共性问题,比如,普遍存在于各地农村的党支部或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威信不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费不足;党组织和党员的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或基本没有;普通党员不愿意参选党支部书记或当选后不明晰党支部书记的职责等。具体到南疆农村,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特殊问题还在于,群众信奉宗教的比较多,在有些村庄绝大多数村民信教,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体察和研究南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建工作的特点,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做更艰苦细致的工作。
在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处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必须考虑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习惯,在基层组织的设置上合理、可行,比如,南疆的有些地区交通不便,住地分散,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统一进行比较困难,那么在基层支部的设置上就要因地制宜,或建在牧民定居点,或建在行政村和自然村,切忌一刀切。否则,党的基层组织难以有效地开展活动,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也难以发挥。民族地区的党员,既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时,在坚持党的性质和纲领的前提下,充分地理解群众、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党建工作的每项措施和活动,与群众的习俗和利益达到良好的融合,这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同各民族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在发展党员时,也要考虑南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村民素质不是太高的实际,用宽容的胸怀接纳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而其他方面符合党员标准的农民积极分子入党,进入党组织后,也要善于把他们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力量大胆使用。
正确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要在农村基层党建的大格局中审视南疆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成绩、经验和不足,发现南疆农村基层党建的特殊困难所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理论的“矢”去射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的”,按照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实践中按照农村基层党建的规律办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把握好实效性与长效性的关系
实效性是方案、设计、理念等在实施效果或目的上达到的程度或结果。长效机制则是指能够长期保证事物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但长效机制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空间和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就是制度的思考、设计与实施要“到人、管用、有效”,不是不能落地的“镜花水月”,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用得上的方法。比如,在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上,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党建的大数据平台,在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精准掌握个体党员的动向;在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考核各个环节,精准把握党员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在党组织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各个环节,精准掌握日常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档案管理、党费收缴、党建经费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精准掌握党员流动和费用使用情况等。再比如,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上,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开设党课的“微课堂”,开启党支部的“微信群”,交流思想和看法,都不失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实效的好形式。
完善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效机制,就是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农村党组织干部的权责不清,可以建立权责运行机制,明晰基层党组织干部在行使党务、村级事务管理职权等方面的责任,解决“职责不清”问题;在监督约束机制上,要对村级党务、财务、社会事务、资产资源、活动场所管理等进行有效规范,防止权力寻租,解决“监管不力”问题;在激励保障机制上,可以采取在政治上激励、生活上关怀、经费上支持的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优秀基层干部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把握好实效性与长效性的关系,就是要求我们大胆创新,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把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的规范体系建立起来,就像“访惠聚”活动,它在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形成的长效机制,一定会对全疆农村的基础党组织建设具有示范和促进意义,一定会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N],《新疆日报》,2014年5月1日,第一版。
③《着眼长远发展 立足解决问题 凝聚各方力量 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N],《新疆日报》,2015年11月4日,第一版。
④《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98页。
⑤ “访惠聚”活动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的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为主旨,主要针对新疆农村的一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它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保障改善民生。这项政策规定,从2014年3月起,每年派住7万多名自治区、地州市、县、乡镇各级干部直接深入到全疆(主要是南疆)10000多个农村,切实了解社情民意,向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宗教的“去极端化”,把新疆6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把新疆农村的基层阵地巩固起来,聚起党心和民心。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⑦参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九条。
⑧参见《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
⑨《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39页。
⑩ “双培双带”工程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是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其主要内容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甘肃省定西市是该活动最早开展的地区之一。
〔责任编辑:刘杉〕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战略研究”(2015AKS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宪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中国图书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3-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