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优化一日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07-04许丽丽

江西教育B 2016年6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研幼儿园

许丽丽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价值发挥的大小密切相关,也是提升保教质量的核心要素。在实施全省“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过程中,南昌市青山湖区尝试将活动的优化与教师的发展协同创新,以此不断探求教师专业提升的策略。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专业知识

教师在年龄、专业基础、工作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他们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专业需求。基于此,青山湖区尝试为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及园所的沟通,通过多种模式满足教师不同发展需要,努力引导教师向高层次迈进。

(一)分层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以青山湖区为例,新手型教师居多,他们年轻、热情,具备相关教育知识,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许多困惑。为此,可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基本流程及各环节保教要领等主要内容,设计“班级常规的培养、家园沟通、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题环境的创设、领域教学的组织”等不同模块培训内容,以入岗培训、专题讲座、结对指导等形式开展接地气的理论培训,然后进行实操性的体验,让新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逐步帮助新教师成长为职称型教师。

对于骨干教师,不仅要求他们自身专业需快速成长,还要求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此,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努力为他们的专业提升创造条件。围绕当前热点、难点话题 “如何优化一日活动”“《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实施”“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开展研修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在聆听专家讲座、教学展示、跟进研讨的进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此外,该区通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指导、引领等作用,要求这些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教学、教研计划的制订以及课题研究,通过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出点子等形式促进他们与新手型教师共同成长。

(二)同伴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案例一:熟手引路

省市级示范园业务园长、部分能手型教师是区学前教育的领军人物,青山湖区将这些核心骨干组建成“学科中心组”,每月定期、定点开展“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切实帮助各园所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例如,针对幼儿园普遍存在一日作息时间模式化且缺乏科学性的现象,通过问题剖析、共同反思等方式进行思维碰撞,从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等角度共同反思当前园内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策略。通过实践—调整—优化—再实践—再调整的行动研究范式,验证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寻找到最适宜的优化一日活动策略,并在全区层面进行推广,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调整。

案例二:结对帮扶

要让结对帮扶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青山湖区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工作,注重异质搭配,强弱搭配,新老搭配,示范园与非示范园搭配,整个全区的结对帮扶工作异彩纷呈,成效显著。例如,针对新入职教师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骨干教师与其结对进行一对一指导,手把手传授经验,采用蹲点跟班形式教会新老师有序地组织开展一日活动。即新老师蹲点骨干教师班级学习骨干教师组织一日活动过程的策略,而骨干教师蹲点新教师班级了解其实践能力水平,不断帮助其调整教育行为,骨干教师在指导帮助新教师过程也得到成长,实现双赢。

二、观察教学行为,提升专业能力

(一)跟踪听课——帮助教师学会组织一日活动

走进教学现场,了解教师教学行为,是推动优化一日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中心组成员通过跟踪听课、观摩半日活动形式了解到部分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学观念陈旧、教育行为与策略出现偏差的问题,大家认为优化跟踪听课制度是关键。于是在常态听评课的基础上,采取定人跟踪听课的方式,即区教研员、园长、业务园长对某一教师某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与教师一起解决在优化一日活动过程中的难题,全面提升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

案例:ND幼儿园在“如何优化户外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及园领导定期进班跟踪观察徐老师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情况,针对她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材料准备的充分性与适宜性、内容的趣味性与发展性、过程的有效性等内容开展研讨。当徐老师提出“体育活动中如何转变幼儿机械模仿练习的模式”及“如何让体育活动游戏化”有困惑时,大家通过生动鲜活案例帮助徐老师认识到:体育活动内容可以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之中,也寓于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游戏和自选的自主游戏之中,让充满趣味的游戏成为活动主要形式,教研员同时进行示范展示,徐老师豁然开朗,心中的疑结终于解开了。

(二)微格剖析——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及反思

通过录像回放再现教师现场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或某一重要环节,进行“微”定格分析,引发教师关注现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剖析幼儿发展需求,帮助教师解决共性问题,这是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很好举措,事半功倍。

案例:GD幼儿园龚老师执教的《百变面包》是以切片面包这一食材作为艺术活动材料,幼儿在吃吃、玩玩、做做的过程中进行快乐想象和创造的艺术活动。研讨中,通过回放“欣赏创意面包造型图片”环节,引发教师思考“如何为幼儿呈现适宜的素材供其欣赏并创意造型”,通过微格分析法,老师们反复揣摩,反复讨论,达成共识:一是欣赏的创意图片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二是应提供材料丰富性的创意面包造型图和具有想象力的創意面包造型图供幼儿欣赏;三是要引导幼儿从造型结构、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欣赏,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支架。借助微格剖析不仅直观有效地帮助龚老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让龚老师直面自身不足,帮助她提高自我观察、分析及反思的能力。

(三)一课多研——帮助教师学会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多研的教研方式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一个课例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定期组织各园开展一课多研活动。一课多研主要包括确定主备课人——设计活动——教研组讨论、修改、完善活动设计——主备课人施教——教研人员观察、记录——集体研讨、评价——完善活动设计——再实施——再讨论、完善活动设计等环节,通过这种螺旋上升式的行动研究范式,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提升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的研讨,TY园“团结龙”、TS园“萝卜谣”、TW园“妙趣横生鞋匠歌”和“蚂蚁爬爬爬”等教学设计与评析在青山湖区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奖,并刊登在教育论著《在课例研究中进步》一书中。

(四)过程评价——帮助教师学会科学保教

经过实践、反思,教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会有新的理解与共识,为展示、交流分享各园“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研究效果,可组织省、市级示范园半日活动展评,展评内容涵盖入园、晨检、教学、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观摩教师通过进园实地跟班观察半日活动的安排、组织与实施,进行严格的定性与定量评比;了解各园在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有效举措,同时注重成果推广和借鉴,整体推进全区各园的一日活动的保教质量,实现共同进步。

实施“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将开辟区域性园本教研的新模式,这种共同经历、共同研究的氛围,可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卢筱红

E-mail:jysluxiaohong@163.com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教研幼儿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爱“上”幼儿园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