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须秉持一颗“匠心”
2016-07-04胡小芳
胡小芳
2016年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大国工匠”成为热词。其实,“工匠精神”也和教育、教师有着紧密联系。《楚辞·哀命》中“今私门之正匠兮”的“匠”多被注“教也”,旧时称手艺工人为“匠人”,教师也因此常被称作“教书匠”。教育本是一项技术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首先应该秉持一颗“匠心”。
此处的“匠心”,不仅指巧妙的用心,更意味着执着、专注、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适应各种变化,创造诸多可能,匠心独运,让教育达到一种审美境界。在教育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让学习瞬间变得幸福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令人终生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拥有“匠心”的教师,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真正做到“匠心独运”。
匠心,对于教师而言,是拥有一颗甘于平常的教育心。周国平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丰富是因为内在的精神世界,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教育,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更是一个平淡的职业,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心。我们要有“带着蜗牛去散步”的心境,放下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守住自己,守住心灵的那片宁静,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初心不改。这样就会顺其自然,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匠心,对于教师而言,是拥有一颗追求卓越的教育心。教育是慢的艺术,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着各种变化与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精益求精,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作为教育路上的行者,我们需要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追求始终无法到达的完美,将自己的理解和美学价值赋予其中,自成境界。虽难以臻于至善,但那份追求卓越的心境会让人感到欣慰和自足。
匠心,对于教师而言,是拥有一颗爱生如子的教育心,把学生视为璞玉,用自己的专业与师德细心打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可以把师生关系转化为亲密的朋友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心,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以坦荡的胸怀去尊重、爱护、信任、关心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真挚的爱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阳光的温暖。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劈波斩浪驰向希望的彼岸。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虽然不能像工匠按照自己的设计目标去精雕细刻,但执着、认真、踏实、专注、严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要求极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并应该弘扬的吗?愿所有的教师都秉持一颗“匠心”,把每一个当下做到极致,成为社会肯定,师生认可的“名匠”。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归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