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16-07-04聂云娥
聂云娥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在各学校中得到实施和深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也逐渐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就当前而言,仍有部分学校对于以生活应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不是十分了解,无法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关于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生活应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因
1.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生活应用的前提,对小学生展开教学。其主要原因在于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现实生活中能够用到的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使小学生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将生活实际搬到课堂中来,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保障小学生能够吸收课堂知识,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理解。
2.利于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诸多知识,都是相对抽象的,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生活应用搬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来,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从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教学,能够使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小学生更容易掌握和了解。部分数学公式既枯燥又乏味,小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采取生活应用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专注于对数学公式的学习,继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3.能够帮助小学生发展探究和实践能力
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发展探究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亲眼见过或体会过的事物有较深的印象。因此教师通过生活实际应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生活,小学生会抱着好奇心,主动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1.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活场景教学
探讨小学数学基于生活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和利用小学生熟悉、能够理解的生活场景,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数学知识进行播放,比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可以通过播放建造房子的场景图片,让小学生来对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辨别。房子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因此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形状进行区分,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2.使用通俗易懂的數学语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使用生硬的术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无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学习。在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语言,向小学生进行传授,才能够确保小学生更好更容易地理解教师的意思和数学知识。而且这样还能够有效避免小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3.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基于生活应用的小学数学,通过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重要一环。这也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小学生展开教学,让他们尝试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在讲授“圆、角、分”时,教师可以将真钱拿出来,并与学生进行买卖东西的实际演练,从而使小学生对圆、角、分有全面和具体的了解,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