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2016-07-04邢菊芳
邢菊芳
摘 要 在“植物的生殖”一节教学中,通过图文转化、模型制作、分析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植物生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20 - 03
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植物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十九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后,继续研究植物和动物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植物的生殖”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绿色开花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的有性生殖的主要过程。由于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下册已经对植物的开花和传粉有足够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植物的受精和果实的形成过程。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的概念形成来自于自身对事物的体验和感悟,对于看不见的双受精和果实形成过程,学生很难理解,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了解子房结构与果实结构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
通过模型制作和展示,形成知识运用的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形成图文转化和综合分析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双受精过程、果实形成过程的学习,认同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双受精过程的学习,充分体验植物新生命诞生的过程,初步产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4 教学准备
PPT、自制子房的彩纸模型、各色彩泥、白纸、吸管等。
5 教学过程
5.1 问题导入,开门见山
学生观察蚕豆实物,思考并回答问题:蚕豆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有什么作用?蚕豆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用几个简单贴切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直奔学习的主题。
5.2 图文转换,复习旧知
教师展示花结构模式图,请学生填写雄蕊和雌蕊的结构,试着寻找植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什么结构内。随后教师借助自制子房的彩纸模型(图1),边画胚珠的结构边介绍,帮助学生构建子房结构的概念图(图2)。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花的结构相关知识已经比较生疏,通过展示花的模型,观察花模式图,帮助学生快速回忆相关知识。教师通过自制彩纸模型介绍子房结构,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知识记忆,为双受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5.3 模型制作,构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双受精视频,并完善概念图中空白处(图3):①花粉中的精子如何到达胚珠?②一个花粉粒产生几个精子?③两个精子分别与什么细胞结合?
接着,让学生利用不同色的彩泥、吸管等材料在白纸上制作植物双受精模型,组员展示模型(图4)并介绍双受精过程。介绍完毕,学生小组互评,教师针对学生双受精过程的掌握情况和模型制作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受精,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完成再识双受精,展示交流完成双受精概念的巩固。整个过程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体验和再现了双受精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后完成概念的构建和巩固,突破了双受精过程这一重难点。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了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5.4 横向迁移,突破难点
植物双受精后,又将发育成什么结构呢?教师利用该问题承上启下。展示蚕豆果实图片,让学生由外到内回忆果实的结构,结合种子的结构,完成果实结构概念图。小组活动:根据果实与子房结构的空间对应关系,将两张概念图的相关部分用箭头横向连线(图5)。当学生掌握了果实的形成过程后,教师展示荔枝、花生、番茄等实物果实,让学生分析各部分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
设计意图:果实的形成是本课的重难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基本储备知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果实,但是由于看不见果实形成的过程,对果实各结构的来源很疑惑。此时由外到内分析果实结构,与子房结构建立横向的空间联系和纵向的时间联系,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认知角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这一知识点的途径。通过小组连线活动,学生完成概念自主建构,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出现无法理解、关系紊乱的情况。
5.5 梳理内容,完成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建立知识系统的内部关系,有利于构建植物生殖的完整知识体系。
6 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殖”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的事实性概念较多而且抽象,为了避免出现教师全程讲、学生默默听的情况,在教学中安排了图文转换忆结构、模型制作建概念、小组连线辨结构等环节。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参与知识的建构,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是本节课设计的关键,也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同时在课堂中将本课的核心内容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清晰地展现了各个概念间的关系,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了整体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