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味
2016-07-04苗苗
苗苗
“粥”为会意字。从米,从二弓。“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苏东坡有此书帖: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食粥,养生,相得益彰。清晨,各色豆米被我投置锅里,白的黄的赤的紫的,咕嘟咕嘟慢慢熬出满屋子香气。一碗平和稀粥呈上来,就是一味舒畅调和的滋养品,润我以肠胃,汩汩渗入肺腑,粒粒安于唇齿,口口甘爽合宜,弥散着温暖的烟火气息,熨帖至极。
我刚成家时,早起无所果腹,经常匆匆到临街的摊贩那里买些小吃充饥。天天都是葱油饼、包子、油条和茶叶蛋这老几样,看着眼馋,吃着却并不养人,再加之忙着赶时间上班,不顾得斯文边走边啃,不仅惹人厌怪,自己也觉得噎得慌。
正所谓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走进厨房,才算是正经过日子。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再不敢由着惰性敷衍了事,开始学着煮粥。煮粥,大概是女人持家的第一营生。可别小瞧了熬一锅粥,抓几把米,舀几碗水,续几道火,都要拿捏分寸,细致讲究,唯此锅里的水米才能彼此融洽。烧到火候,煮出的粥味才不伤筋骨,新鲜耐嚼。起初,我的“粥艺”做不到调和水米,两者交战,不是稀得白汤打浪,就是稠得锅沿打勺。日子久了,我便觉得婚姻和生活就像煮粥,要想绵软长久,必需守得平实不惊和朴素无华,于留白处游刃有余,分寸得当,如此日子才会变得秀色可餐起来。
每遇头疼脑热,发烧感冒,或是酒醉反胃的时候,我就会熬一锅白米粥,趁着烫热热地喝下,让身体散出些微的汗来,瞬间便能觉出神清气爽。那酣畅滋味,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赛过太上老君的灵药仙丹。怪不得南宋诗人陆游作《粥食》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粥煮得好,得下一番功夫,坚果之类可隔夜浸泡,凉水要一次加足,等水开米滚时,用小火慢熬,执勺顺着锅底划圈搅匀。当然,现在有了先进的电饭煲和电压力锅,只需转到煲粥的档位,一键搞定。但我还是喜欢执勺慢熬,这样做的粥更有味道。平常煮粥不宜复杂,除了大米小米,再挑两样辅料即可,比如花生、红豆、薏仁、红枣、莲子和栗子等。每年腊八,我都会熬一锅什锦八宝粥,除了选料一定得凑足八样,还别出心裁地加点冰糖、枸杞、芡实及核桃等保健原料,这样便可让家人在品尝美味之余还能吃得营养。诸多口味里,我还是觉得白米粥最好,它简单素淡,清净柔软。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想这世间一花一木,一草一叶皆为浮生,一沙一土,一笑一念都是尘缘。若有一处颐养身心的所在,就可端一碗粥,在袅袅香气中徐徐地喝,慢慢地啜,与凡尘两不相碍,于清淡中品出原味,真是快哉。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