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2016-07-04佛丽王军周长会李昌永

亚太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管理模式

佛丽 王军 周长会 李昌永

摘 要: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了解决现实困境的途径,提出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型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57-01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本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按照自定的规则,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满足需求的学生群体。是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随机调查了1500名高校大学生和100名从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教师,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及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类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的学生组织,它产生的基础就决定了其具有群众性、独立性、趣味性、开放性、自发性等特点。社团类型包括:理论研究型、专业知识型、文艺活动型、体育运动型、社会服务型和信息传递型。

(二)师生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首先,教师对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的熟识度与学生的参与度呈负相关。大学生参加社团倾向于选择趣味性强的团体,理论研究型社团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却对理论研究型、信息传递型社团较为熟知。教师关注社团建设的规范性,学生则关注自身兴趣和经验体验。其次,教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学生。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认同度低于学生。与惯性认知相反,学生对社团的影响力认同度高于教师。即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社团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师生对阻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归因不同。80.9%的教师将阻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原因归于领导重视程度,资金支撑占69.1%,理论培训占63.2%。50.2%的学生认为学校发展水平阻碍着学生社团的建设,25.1%认为是领导重视程度,仅有10%的学生选择了理论培训。

(三)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赢得八成学生好评。高校学生社团总体上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推进素质教育、拓展思想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80%的学生对社团建设现状持好评,认为参加社团能够满足自己的爱好,时间安排合理,社团建设开展得好,参加社团收获很大。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规范。社团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不够规范,33.5%由社团内部指定。社团主管部门对社团报告活动进度的要求不高,社团运行机制实行情况不严格,学校社团主管部门缺乏计划。

(二)活动内容缺乏内涵。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主要集中在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氛围的营造。活动形式多是文艺晚会、知识竞赛、体育竞技比赛或游戏互动等。总体上,活动内容缺乏内涵,缺少思想性和创新性,吸引力和凝聚力呈下降趋势。且活动参与面有限,只有少数文体活动特长生能够在社团集体活动的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获得自信心和归属感。其他不善于表现的学生则逐渐失去了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

(三)组织保障不利。社团的活动经费缺乏保障,社团活动主要依赖收取会费和社会赞助,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学校奖励缺乏,社团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内部成员缺乏沟通,缺少培训。学校主管部门与社团的沟通方式相对传统:飞信、QQ、电子邮件、微信、网络公告等沟通工具的使用率不足35%。

(四)学生社团主体地位缺失。学校社团主管部门制定社团发展计划缺少社团的参与,社团联合会或社团部与上级部门的分工不明确,社团考核缺乏自评环节。社团活动缺乏事前调研:65.8%的学生表示“学校主管部门在举办社团活动前很少大范围征求学生意见”。75.6%的社员“从未参与社团活动的策划,只是被动承担志愿服务等工作”。

(五)指导教师匮乏。虽然大部分学校主管部门均要求社团要配备指导教师,但是78.7%的学生表示“从未与社团指导教师沟通过”,32.1%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指导教师的名字”。39%的教师“不懂得如何指导社团”,46.7%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很大,没有时间指导社团”。

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型模式

当前,各高校普遍成立了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高校一般存在两种的社团管理模式:一是在校团委或学生会设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二是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隶属于学工部(处) 或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极少数由党委组织部、党政办公室)主管,负责社团组织的具体指导工作,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

从以上分析来看,两种社团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弊端,因此,急需创建一种新的社团管理模式,来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高校学生社团的需要。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一种高校比较认可的社团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即:学校层面成立“大學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校党政工团等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工作机构,建立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学校团委代表学校为具体管理部门;在学生中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隶属学校团委,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享受同等的待遇,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此工作格局通常被称为“组委会”,是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快速发展而产生,是建立在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全面成才”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从而明确了学生社团地位、作用真正发挥学生社团的重要功能,对引导与科学管理高校学生社团有较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3JDSZ207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诗蕙.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及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王军,张淑玲,张建强.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99.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管理模式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