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2016-07-04张润霞
张润霞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不够健全,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高职教师面临的不仅是双重角色的压力,还要承担从中专到大专老师转变的心理和工作压力,另外来自社会和学生的困扰也给高职教师的发展带来问题。高职教师个人、学校及政府都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促使高职教师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00-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应该具备“教师职业化、能力双师化、学历(位)硕士化”三位一体的总体特征。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还不是很健全,高职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首先高职教师既要运用理论授课,也要具备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双重角色让很多高职教师压力很大。其次,我国现在的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合并或升级而来的,很多原来的教师面临由中专教师向大专教师转变的心理及工作压力。再次,由社会舆论及学生方面带来的困扰也增加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难度。最后,高职教师由于自身等多方面因素,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1.双重角色的压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又有别于本科院校。高职教师须是“双师型”,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职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这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教学方面上,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学内容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就业的实际需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社会对高职专业需求不斷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必须随之调整以跟上市场需求。因此,高职教师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再次,在教授方式上,高职教师需要产教结合,深度挖掘教学空间,必要时将课堂搬到工厂等生产一线。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高职院校对老师双重角色的要求让不少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压力倍增。
2.中专到大专角色转变的压力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改制或合并升格而成的。原来的中专教师在理论知识、综合素养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科研水平不足。现在让他们承担起教学、科研创新的双重任务,确实压力很大。另外,教师们在对自身角色认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觉得自己觉得处于一种边缘和尴尬地位,既算不上高校教师,又不再是中专教师,也不是中学教师。高职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从而在自身发展目标等方面没有清晰的规划。这种角色不适应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调整,极易造成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
3.社会地位的尴尬
虽然在国际上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类型之一,但我国的高职教育地位尴尬,仍是高等教育低层次教育甚至是补充教育。这不仅与我国高考招生政策有关,也与中国的传统狭隘的教育观有关。社会上普遍不认同高职教育和高职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高职教师未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人们普遍认为高职教育不过是高等教育中的末流教育,不能与本科教育等量齐观,认为高职教师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老师,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或素质要求不高。这样不良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心理环境,不仅仅削减了高职教师的积极性,对于高职教师长期自我职业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困扰因素。
4.来自学生的困境
由于高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足,尽管高职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工作上,教师的付出并没有显著的效果。这样的状况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导致其成就感低落,致使其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值高或成就动机大的个体对工作投入程度高,且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绪衰竭,而且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随之出现去个性化应对方式及成就感降低。高职教师往往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这让他们的成就感低落,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教师自身的长期职业发展很不利。
5.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成效显著。然而,整体而言高职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由于长久以来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至今仍有部分高职教师仍应用传统学科型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例如在学校最基础的部分课程教学方面, 课程教学是对教学质量和学风、教风、校风最具影响力的工作,是最需体现高职类型特色的地方。然而目前来看,课程教学却是受学科型教学思想影响最深,高等普通教育简单复制最明显的方面。不少高职教师仍在固守传统教学方式,无视职业教育特征,不愿意接受和运用新的教学观念与模式。 因此,高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陈家颐.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高职教育.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4-46.
[2]彭移风.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75.
[3]吴小倩. “高职教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成人教育,2007(8): 96.
[4]李爱红. “高职教师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与职业,2012(4): 77.
[5]赵孟静.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 教育与职业,2009(9): 45.
[6]曾良骥. “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继续教育研究,2009(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