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

2016-07-04胥秋菊杜开群

亚太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语音教学留学生

胥秋菊 杜开群

摘 要:在汉语语音训练中,印度巴基斯坦留学生常出现语音上的偏误,究其原因是在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上受到母语乌尔都语以及英语的影响。要避免这些偏误,教师必须调整语音训练方式,针对语音中典型的偏误,让学生感受汉语与乌尔都语、英语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语调上,让学生感受汉语语调的变化,与乌尔都语、英语出别开来。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学习;语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27-03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领域虽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主要对象针对的是以英语为主的学习者。这些研究成果对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可能造成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现象。本文即将谈及的印度、巴基斯坦两国以乌爾都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他们在汉语学习中因为有英语学习经验的介入,使得汉语学习呈现出比较复杂的语音偏误现象。因为曾经的殖民历史,他们在以乌尔都语为母语同时,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广泛被应用。在汉语语音教学中,印巴学生往往把汉语语音的发音特点与乌尔都语、英语的语音混淆起来,对汉语语音的学习形成干扰,这些干扰总结起来可以分析出一些较为有规律的语音偏误现象。本文将根据印度、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情况,并针对这些偏误现象,分析他们语音学习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及其原因,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其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

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的语音,是任何语言学习非常关键的内容。语音作为汉语的基础教学内容,做好音、韵、调三个方面内容的教学是整个汉语语音教学成败的关键。检验语音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音是否准确。如何在枯燥的语音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降低语言学习难度,为后续语言学习奠定基础,是当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汉语语音教学中,印度、巴基斯坦学生的目的语是汉语,然而由于母语和第三方语言影响汉语学习的速度和成果,还影响印、巴学生汉语学习的路线。鉴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上,发现和分析学习者的发音特点,找到发音过程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语音教学方案,成为语音教学研究非常关键的内容。

乌尔都语既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也是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印度的语言种类很多,本文论及以乌尔都语为母语的印度学生)印、巴两国都有过殖民史的经历。这段经历让英语在印、巴两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乌尔都语也在此历史过程中吸收了大量英语词汇。基于这个特点,在考察印、巴两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干扰原因时,我们必须首先考察乌尔都语作为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干扰作用。其次,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新语言学习的干扰,这种干扰对汉语学习的路线、成果都造成了影响。

乌尔都语对汉语学习的干扰。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印巴学生会本能地使用乌尔都语来标注汉字发音。这是母语对新语言学习的一种本能反应。他们会本能地找寻乌尔都语中语音与汉语拼音相似的部分,作为学习的“中介”。我们挑选学生发音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普遍困难的卷舌音(Retroflex) “zh、ch 、sh”作为语音标本。学生们用乌尔都语标注 “zh” 为,ch为,sh 为,实际的情况这三个乌尔都语的发音和汉语的“zh、ch 、sh”完全不同。在乌尔都语中,他们分别读做[zhē]、[chē]、[shīn],用国际具体描述为(zhē)为[te], (ch)为[t‘e],(sh)为[t∫in]。在教学时,学生根据乌尔都语标注出来的音和汉语拼音实际发音有很大的出入。“zh、ch 、sh”都是舌尖后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其中“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舌尖后,清,擦音”。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对学习汉语的影响。英语在印巴两国作为官方语言,具有广泛深厚的学习基础,学生用英语发音拼读,借鉴英语学习的方法、路线来学习汉语,把英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汉语语音的学习中,让印巴学生在汉语语音上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发音难点。比如印度学生在发“z”[ts]“zh”[t]的时候往往发成“j”[t]。例如:“自行车” “ zì xínɡ chē ”往往念成“jì xínɡ chē”。 “z”是舌尖前音,发音主要是靠舌尖和齿背合作发,不送气,清、塞擦音,“zh”为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j”则为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送气、清、塞擦音,不同点在于发音的位置不一样,分别处于舌头的前后和舌面。在汉语语音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感受通过口腔共鸣在舌头不同位置产生的音有细微的差异。

在发音练习中,巴基斯坦学生容易把“sh”[‘]和“x”[]分不清楚,“sh”是一个舌尖后、清、擦音,“x”是舌面、清、擦音,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清、擦音,也是发音位置的不一样,一个在舌尖,一个在舌面。舌头在口腔中的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发“sh”时,舌头两侧向下微卷收缩,而发“x”时,舌面平坦,无变化。印巴学生在q的发音上,很容易发成[t∫],而不是[t‘]。在听写练习中留学生往往会根据英语的发音习惯把q写成“ch”。究其原因主要就是[t']与[t∫]发音过程中音很接近,加上留学生受英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很容易混淆二者。在英语里“ch”主要发[t∫],如China、touch等。学生在语音练习时受英语发音的干扰,往往把“q” 和“ch”混淆起来。

在汉语拼音中,“zh 、ch、 sh” 与“z、 c 、s”两组发音主要是舌头是卷舌还是不卷舌的问题,但对印巴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学习难点。他们在区别“zh[t]、ch[t‘]、sh[‘]” 与“z[ts]、c[ts‘]、s[s]”两组声母的时候,往往对舌头的形态以及气息流动的轨迹掌握得不太好,导致在发音的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偏误。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气息在口腔中运行的轨迹,才能有效解决平翘舌难以分辨的问题。

汉语拼音学习中,有送气和不送气两组声母,要避免产生偏误,实时让学生感受发音时,气息从口腔中流出时气流的强弱。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在声母发音练习中的关送气和不送气存在明显的偏误。例如“d”和“t”不分。“d”[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同样的发音部位,同为清、塞音,但是因为送气和不送气的特点,让学生们在学习这两个辅音的时候,往往不准确,易把二者混淆起来。这样的问题在“b”和“p”、“zh”和“ch”(“车站”“chē zhàn”“zhē zhàn”)、“j”和“q”、“z”和“c”等辅音的发音上表现出了同样的问题。在教学中还发现印、巴学生容易读“h”和“k”易产生混淆。“h”[x]是舌根、清、擦音,而“k”[k]是舌根、送气、清、塞音。发音部位都在舌根,塞音与擦音,在送气的强度上有差异,一个长而缓,一个快而急。在学习中,单凭听和模仿训练时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实时感受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变化规律。

此外,学生在边音和鼻音的偏误问题,常常混淆“n”和“l”,主要是没有掌握好气息在发音部位行进的轨迹。在发“n”时,气流从鼻腔出来,发“l”时,气流直接从舌头两侧出来。作为声母,在掌握了气流运行轨迹后,较容易纠正,但是在复韵母的后鼻韵中,学生也存在同样的发音问题,如“ang、 eng、 ong、 ing 、uang、 ueng”都有一个共同的“ng[]”音,这个音要求气流经鼻腔流出。

复韵母的语音偏误问题主要在复韵母与声母相拼的过程中。“复韵母发音中另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问题是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过度音的问题,即复韵母中介音的问题。”①其中, “ün”[yn]和“üe”[yε]在与声母相拼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不仅把“j”[t]读成[j]或[d],还会把“ü”读漏。比如,均(jūn)与觉(jué)。

针对这些语音中常见的偏误,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汉语声韵母发音的部位以及发音的特点,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示发音器官和发音的部位,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其次,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发音过程中气流在主要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以及口腔中的变化情况。第三,展示主要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比如牙齿的配合、嘴唇的开合、舌头的伸缩等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发卷舌音时,舌头的形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由于发音部位的不一样,导致音的不同。第四,让学生自己用手掌直观地感受语音发音训练时气流从口腔流出时强弱变化情况。在辨音之后,再通过反复的模仿训练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因为气流的变化以及舌头在口腔中的不同形态产生不同口腔共鸣效果,辨别其中产生的细微的语音差异。

语音教学另一个难点就是语调的问题。在众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洋腔洋调问题。所谓的“洋腔洋调”是由于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没有掌握汉语的语调,从而导致了的一种发音上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受到了母语的干扰”②传统的语音教学往往是教师读,学生听然后模仿跟读。然而,由于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模仿的效果参差不齐。如何科学地掌握普通话只有正确掌握了语调的变化,尤其是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才能在听力理解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语调的练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训练以外,最主要的是抓住印巴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他们在语调练习上的难点。在听力测试和语音练习中,我们发现,印巴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汉语调值的变化,比如印度学生往往把阴平、阳平、上声读成阳平。

因此听力练习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尽快适应汉语的发音特点,准确掌握发音部位,协调好发音的气息,有助于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正确理解汉语。

根据学生在语音学习中表现的偏误,可以看出母语对他们汉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语音发音习惯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干扰。“凡学过第二语言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最容易犯的偏误往往可以在自己的母语中找到痕迹”③,乌尔都语在英殖民时期吸收了大量英语词汇,许多新词受英语发音的影响,以乌尔都语为母语的印、巴学生很容易把乌尔都语的发音习惯不自觉地应用到汉语学习中。我们比较乌尔都语和汉语的辅音,发现在发音部位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有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语音上,都有塞擦音、塞音、擦音、鼻音、边音。乌尔都语辅音在发音部位上也有和汉语不同的地方,比如它有颤音、闪音。因此在汉语学习中,印、巴学生很容易借助乌尔都语的发音习惯来发汉语的原因和辅音。

发音位置在双唇、唇齿、舌尖下齿背、舌尖上齿背、舌尖上齿龈、舌尖硬颚、齿龈硬颚、舌中硬颚、舌根软颚、舌根小舌和喉部。汉语的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如b、p、m、f等。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如a、o、e、ü。汉语发音部位为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汉语没有闪音、顶音。总的来说,比起汉语来,乌尔都语的发音情况更复杂,更难。

发音部位主要集中在齿背、齿龈等靠口腔的上部位置。如果用乌尔都语来标注汉语语音,很多音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发音。由此可以看出发音部位上的细微差异,往往导致口腔共鸣时的语音有巨大的变化。在练习汉语的元音和辅音时,学习者在发音时容易用母语中相似的音素来代替。此外,有一些音素和学生的母语中某些音素相似也会使学生产生混淆。如,“打的”[ta][ti]一词,用乌尔都语里类似的是“daadi”(奶奶)。因此,在学习语音时,母语迁移的现象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母语乌尔都语少量的语调变化对汉语的声调学习的影响。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轻声。尽管在乌尔都语里也有少量词汇在语音上有类似汉语的语调,但像汉语那样因为声调的不同导致汉字形态和字意的千差万别。留学生在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会对汉语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如果汉语的发音部位和方法不同于母语,他们就很难适应汉语的发音始終处于中介语的阶段。

教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一般会用到发音器官示意图,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入手。这种方法的运用很普及,在理论上也卓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大的缺陷:在学习新语言时,往往会受发音习惯的影响,发音部位和口腔共鸣会不自觉地按照习惯进行发音,让新的语音带有母语的发音色彩。准备运用发音部位进行发音,存在找不准发音位置的情况。即使是在找准发音部位,掌握了发音方法,仍然需要把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相结合。由于不同的人口腔肌肉群用力协调性不一样,肌肉群在调动中往往遵循习惯,可能存在部位和方法都对了,但细微处仍受发音习惯和母语发音方法的影响,形成负迁移的现象。比如舌型、口腔开口大小、着力点等,让气流在口腔中形成的口腔共鸣效果产生差异。这些普通理论无法解决的细枝末节,对外汉语教师常常在教学中感到吃力。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切实根据学习者的母语背景,结合第一外语的发音特点,及时发现在汉语语音学习中出现的偏误,通过讲解偏误原因,以及语音纠正练习,切实提高留学生在语音上发音的准确性,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研究课题属于2014年四川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跨文化语境下的医学院校来华留学生汉语听说课中的文化教育研究”,(立项编号JG2014072)

注解:

①朱川主编: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A]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11

②林焘:序言,朱川主编: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A]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

③朱川主编: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A]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3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语音教学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试论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现状及思考
渤海大学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