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探索

2016-07-04唐坤剑杜广周

亚太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互联网+

唐坤剑 杜广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当前“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时代,怎样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结合“互联网+”这种网络模式就怎样进行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微课;多元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01-02

1.引言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CEO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在国内首次提出 “互联网+”的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网络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与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按照这样思路,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基于“互联网+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2.怎样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互联网+”模式

众所周知,目前计算机已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整个大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与适应社会生存的必备手段[1],该课程还肩负着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为后续课程中使用计算机做好基础铺垫的作用。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信息化已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新时期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因此怎样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条件结合“互联网+”进行教学,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怎样才能高效、务实地进行“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配套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1)教材改革

目前,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普遍都有适合本校专业特点的自编教材。纵观这些教材,除计算机专业外,大部分都是以偏重理工类使用和文史类使用来编写的,专业的针对性并不强,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每年均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涌现,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部分教材内容不适用或教材知识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需求,各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学习的需求,在教材编撰时增删相关内容,立争从教材层面体现出各专业与计算机的联系和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模式组建相关教学网站,该网站的建设不一定是基于精品课的展示,初期只需将教学中的课件与教学案例等进行展示和分享,以便学生随时利用这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

(2)考核方式的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既注重计算机理论学习又注重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要立求客观、公正、全面,而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期末考试或测试已很难做到这一点,也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和考核。因此,要更客观全面地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既复杂又繁琐的系统工程。怎样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既能更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进一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值得深思。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实现教考分离,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师既不能因为考核而教學,也不能因为教学而考核,而考核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从多方位、多层次进行综合考评。鉴于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结合“互联网+”开发组建在线考试系统,用在线考核系统来取代传统的纸质考试形式。在此过程中考试系统会自动从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题组合,并自动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会在提高教师评阅试卷效率的同时保证试卷评阅的公正性。当然考试系统中的题库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并且,考核形式及比重可以采取“上机考试(60%)+上机操作(20%)+日常学习表现(20%)”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考核。实践证明,采用教考分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能更客观全面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一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在中学时所处的地域不同,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所接受计算机普通及教学程度也不同,所以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对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基础层次较高的学生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基础层次较低的学生又会出现“吃不了”,这些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3]。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性的差异化教学很有必要。而借助“互联网+”的模式,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选择性更宽广的知识选择将能很好地解决课堂以外的差异化教学的需要。

(4)实用化教学

教学中的实用化能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实用化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借助网络的导购平台以“怎样选购一台自己心仪的电脑”为主题来讲授怎样选配计算机及其各种配件的性能等知识。而在讲授Office办公软件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用Word编排一篇图文混编的文章;用Excel制作一份本班的成绩册,并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自己所学专业的介绍等。实践证明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课题进行实用化教学,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教学中,传统的案例教学、任务式驱动教学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在新时期的网络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进行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的翻转课、慕课、微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1)翻转课的应用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4]。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改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测、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教学模式[5]。

教学中除了提供录制的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下学习以外,还可以精选适合的教学内容作为课题,让各教学小组进行自主选择后进行相关课题的调研和准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1-2周后对课题内容进行讨论和学习成果交流,并推选成员进行上台讲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知识补充和知识延展,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微课和慕课的应用

近年来盛行的微课和慕课,使得在线教育成为了“互联网+教育”重要形态之一,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还可就某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录制,并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步完善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微课群,近而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慕课。

实践证明,采用翻转课、慕课、微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传统的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采用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本末倒置。

4.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现代教育的形式帶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的成果,它既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又为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合理地利用网络,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将翻转课、微课、慕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并进行多元化考核,不但有利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和完善,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加强,促使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远林.网络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J].信息与电脑,2014(01):235-236.

[2]张利华,陈萍.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8):25-27.

[3]郭俊香.基于专业需要与行业需求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08):229-230.

[4]360图书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D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5/21/14070959_332145620.shtml.

[5]百度百科.微课[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82553.htm.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互联网+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