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论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剖析B
2016-07-04李德翠
李德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达不到教学目的,建构理论重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主体性,是改变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学教学就应用建构理论,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其他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建构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讲授,学生一直依赖教师的讲授获取知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变懒。在学习的过程中依赖老师的教学,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灵活地变通或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建构理论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从情景设计和小组合作两个方面实施建构理论,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文基础知识,还可以在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一、设置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学会感悟语言和情感,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身体会,才能学好语文。建构理论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和情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学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自身的投入去体会,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人物扮演的情景中体会小动物的情感和思想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获取知识
通过其他人的帮助获取知识也是建构理论应用与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学习,通过互相帮助和互相激励学到知识,提高语文成绩。例如,在学习《称象》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发问:大象那么大用什么方法称重呢?文章中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組内讨论解答,学生会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然后针对大家不同的想法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监督学生将小组学习落到实处,不出现糊弄的情况。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合理地给学生一些指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所以这个阶段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很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建构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并培养相应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05).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