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实践研究
2016-07-04黄红霞
黄红霞
摘 要:本文结合化工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以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提高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胜任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15-02
1985年,Hackett1等在研究女性职业发展的问题中,指出了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胜任力这一观点。职业胜任力是企业在招聘职员和对职员的绩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高校毕业生只有在在校期间获得所需专业知识,具备技术、人文素养、人际沟通和概念以及具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项素质,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胜任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就我国现行的化工专业本科教育来说,教师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与工厂、工人接触的机会不多,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但工程实践和创新开发能力不够,从而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因此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一、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现代化工产业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以化学工程以及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研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作为主线,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技术人才或卓越工程师,可从事化工生产、化工产品检验与评价、化工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学生的学习范围覆盖了电化学工程、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工、工业分析、工业催化等众多领域。
在当前大好发展形势下,国家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提高,对人才数量的要求有增加的趋势,对人才质量特别是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创新能力也是高校毕业生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优秀职员的差距的重要素质之一。
二、确立胜任力需求下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化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在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化工原理知识以外,更要具备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2。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建于1986年,且在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广西地方经济的特点,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制药、能源、冶金、机械电子、轻工、材料、环保等企事业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按照上述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等科学等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化工生产、化工产品检验与评价、设计、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为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和石油化工3个方向,学生入学后共同学习基础课程,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有所差别。
三、提高化工专业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专业实习环节
实习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環节,对于促进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以下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的化学工程方向的实习环节为例来介绍,实习环节由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含设计)组成。
金工实习在位于校内的金工实习中心进行,使学生初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熟悉现代加工技术的重要手段。
岗位认识实习在广西柳州化学有限公司进行,可以让学生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开阔知识面。通过认识实习,学生了解了工厂的发展史以及氨、尿素、硝酸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实习后写好实习报告,写出有关对企业的观感或合理化建议。
我院的化学工程方向的生产实习开设在大三的暑假,地点在北京燕山石化,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炼油二厂、化工六厂实习以及仿真装置(临氢异构化)的进行实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接触工人、了解工厂,掌握了主要的工艺流程、生产原理、控制要领和操作条件等,这是一次培养他们热爱化工专业、长见识的重要机会。
学生在校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模块,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环节,可以检验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高低,分为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两种类型。在此环节中,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撰写实验方案,、制定毕业实习进度计划,定期对学生的毕业实习与设计工作进行指导,但绝不包办,重在养成他们认真钻研、勤奋求知的精神以及严谨科学态度的工作作风。学生需要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完成文献调研、分析综述、设计实验方案、实际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等工作。
(二)通过开设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课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化工行业技术人才的工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需求而开展。针对化学工程方向专业的学生,我校开设了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过滤、传热、干燥、精馏、吸收、萃取实验等项目,学会测定流体流过光滑管和粗糙管的直管阻力的方法、换热器的操作方法、含水量测定方法,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传质效率以及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离心泵的构造与操作、板式精馏塔装置、填料吸收塔、桨叶萃取塔和板框过滤设备的构造、流程和操作原理,熟练掌握化工专业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如过滤、萃取等,这为学生日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暑期,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研究方向,向教师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参与到指导老师所在的课题组,与硕士生一起开展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化工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研究积累将为他们后续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我校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我校与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了“化学仿真实践教学工厂”,该教学中心在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仿真操作以“设备为实,物料为虚”完整呈现了苯加氢制备环己烷以及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酮这两个工段的模拟生产流程。依托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型仪器模拟操作软件库,增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通过虚拟实训方法,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化工各种管道、泵、阀门、化工各单元操作等设备的安装、使用、安全维护等方法,使学生虽然不进工厂,但对真实的工厂有了一个较贴近的认识,也得到了进行化工相关操作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化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组织学生参与化工竞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我校积极打造化工专业竞赛精品活动,依托化工设计大赛、化工論文大赛、化工技能大赛三大竞赛平台,这些竞赛涵盖国家级、区级以及校级的竞赛项目。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规模大、规格高,吸引了全国众多参赛学子。该竞赛举办期间正值我校化工类学生在北京燕山石化进行生产实习,学生白天在工厂实习,晚上开展化工设计作品的制作,时间特别紧促,学生也很辛苦,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化工2010级学生参加2013“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华南赛区三等级多项奖项;在2014年“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化工2011级学生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2级化工专业学生共21支队伍参加2015年“东华科技-三井化学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华南赛区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通过此类竞赛,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展示我校化工学生坚实的化工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同时我校化工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广西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2013年度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2014年度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通过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的作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桂林立白日化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家生产性分子公司,经营有洗衣的系列产品)、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临床诊断用品生产商,致力于临床诊断用品的研制与开发、销售与服务)、广西贵港捷力电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镍氢充电池,镍镉充电池,碱性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充电器)等地方企业确定了合作办学的意向。主要合作内容包括:(1)按照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4;(2)将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与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毕业以后可以顺利适应岗位和获得持续发展。我校每年组织化工专业的学生在燕京漓泉(桂林漓泉)啤酒有限公司和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生产学习相结合,更加清晰了解今后的就业方向。
四、结论
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具有较高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性的人才,这对化工类大学生的前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如何让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后,在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顺利进入职业角色,这是化工专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作为高校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塑造学生价值方面担当起责任。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素质,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中顺利适应岗位和获得持续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是化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广西石化产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15JGZ129)
参考文献:
[1]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研究[J].理论纵横,2011,10(8):74-76.
[2]陈丽珍,王建龙,曹端林,胡志勇.基于行业需求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化工,2014,41(12):207-208.
[3]戴传波,潘高峰,王春晓.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4,(2):143,145.
[4]吴元欣,杜治平,王存文,丁一刚,喻发全,刘汉红,王忠,孙炜.学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中的主体地位[J].化工高等教育,201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