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养空间理论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思考
2016-07-04陈川包晓英
陈川 包晓英
摘 要:本文讨论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提出了职业素养空间理论,并结合专业教育提出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为大学专业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职业素养;空间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09-01
一、引言高等院校大学生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是当今竞争纷繁的企业对大学高校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担负重要责任。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提出了职业素养空间理论,把职业素养空间理论与大学专业教育相结合,对职业素养教育怎样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思考。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空间理论的概念模型
1.职业素养空间理论
职业素养概念本身是从企业角度提出的,意指企業对能够胜任内部工作岗位工作员工的素质要求。即指从业人员具有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关键内在品质和能力,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我们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空间理论是针对大学生就业所具备的相关的关键内在品质和能力,包括内实力,软实力,硬实力、外实力以及精进能力五大要素。内实力是指良知与品德,他们决定了空间的厚度。软实力是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硬实力是指专业知识、知识建构以及实践能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决定了空间的高度。外实力是指自我的价值感和使命感,当大学生具备相当的价值感和使命感的时候,他们更具有动力为企业作出积极的贡献。精进能力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精进能力决定了上述其他要素发展的深度。
2.职业素养空间模型
图1 大学生职业素养空间模型
三、基于职业素养空间理论的课程设计思考
1.职业素养与专业课程结合
目前,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制定的。结合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是一个新的视角和角度。
针对职业素养空间理论内实力中良知和品德的要素,大学生课程设计应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马列主义等通史课程。这在各个高等院校的同时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为大学生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涉及关于大学生目标及个人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大学生具备个人价值感和社会使命感,做一个有目标的人。职业素养空间理论中硬实力是多数专业课程都注重的能力,相关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方面的实践实习和实训等都开展的挺好。但多数专业课都没有涉及沟通课程和心里的课程,这方面需增加相关软实力课程,让大学生具备表达和沟通,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精进能力需要我们专业课老师正确的引导和课堂规划与设置,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设计
图2 职业素养空间理论与专业课程设计
四、结论
上述职业素养空间理论与专业课程设计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实际课程设计中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这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通过实践使之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项目名称: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编号:10912-JXGG201532、10912-JXGG201517
参考文献:
[1]龙海军.创业管理课程设置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分析[J].科教导刊,2015,(第5期).
[2]雷呈勇.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第7期).
[3]汪斐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课程设置及办学特色[J].中文信息,2014,(第1期).
[4]郑向梅.当前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实然状态[J].科教导刊,2013,(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