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云课程模式在ぁ禪I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2016-07-04冯圣媖李定芳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UI设计微信平台

冯圣媖 李定芳

摘 要: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教育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过程中,“云课程”日渐成为了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基础上,从微信平台群的建立、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及考核机制的建立三方面,对《UI设计》的云课程模式进行了实践探讨。

关键词:微信平台;云课程;UI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72-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 云课程的概念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民教授对云课程的特征、意义与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他指出:云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技术发展促进课程形态变革的一种必然结果。具体说来,它以云平台为课程载体,以育人目标、学科知识、相关课程资源及预期教学活动方式有机协调、统整起来的资源为课程内容,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集中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为课程实施主要方式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王本陆教授认为:“云课程”这个概念可以较好的概括诸如视频共享课、网络课程、数字教材、虚拟课堂、远程同步教学、学科资源中心、数字化学校等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课程与教学的形式变化,它让“云学习”从一种教育理念变成一种教育实践。”

在众多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新兴技术手段的发展及课程改革需要,我系以平面设计专业《UI设计》课程为试点,对基于微信平台的云课程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其实践操作性强,这也使得该课程非常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

一、建立微信平台群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因其传输速度快、内容广,发送的消息可以是语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迎合了当代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软件本身免费这一突出特点,快速地推动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变革,使人们的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信息一对多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目前,国内个人、学校等单位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推送消息,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1.搭建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的搭建是进行课程改革,连接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必备要素。教师在开始搭建用于教学的微信公共平台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公共号类型的选取。其分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针对企业和官方组织,订阅号主要针对各类媒体和个人使用者。个人用户只能申请订阅号,要想在微信公共平台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效果,就需要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提供的基础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接入一个搭建在本地的微课程网站。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资源比较单一,课堂和课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但在云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以便学生自由掌握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更加丰富的资源素材和便捷的移动终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也实现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融合。《UI设计》课程的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与课程相关的设计理论知识、最新设计资讯、经典设计案例及设计竞赛推荐等内容。该平台内容的筛选及发布由任课教师负责,这就确保了推送信息的权威性和合理性,避免学生在鱼龙混杂的庞大资讯中事半功倍。

2.建立班级交流群

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建立通知群和交流群。通知群主要用于发布教师的课程任务分配及指令;交流群可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传统课堂中,无论是师生间还是学生间的交流都是面对面、即时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革,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即时交流和非即时交流得到了融合,成为云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校企合作社交群

该群成员由校企合作单位、行业人士、外聘专家、教师及学生组成。微信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更提供了以内容为中心的一系列活动工具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学习者来说,微信平台已经不仅是静态的学习资源,而是一个能持续获得信息和知识的管道。通过学习资源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以及行业人士与学生之间的流动,在参与学习的互动过程中,与不同专家产生联系田连接,形成学习圈子,这种学习不是传统课堂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的模式翻版,而是一對一的学习,更是多对一的学习。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来说,既是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个人学习和社会学习的融合、又是跨越时间、空间、拥有广泛学习资源的无缝学习。

二、微信平台资源建设

网络上的信息资料庞杂冗繁,而经过教师团队策展的微信平台,对信息和资源进行了筛选和过滤,必将带来教学的高效性。有了教师的策展,这些信息的流动将更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流和互动,将大大促进校内课程和企业项目的交叉融合、课程内和课程外的融合,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随时在移动设备的辅助下,快速且容易地在不同学习情境间切换。

1.微课资源的内容设计

在云学习环境中,教师是学习的设计者和助学者。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对教学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微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课程的内容要目标明确、多样化、新颖简洁,要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知识内容,比如专业动态、相关学术会议思想等,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或理论,适时的将一些当下热门或流行的相关元素、案例引入其中,使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专业动态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微课程资源的组织形式

微课程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视频、音频,也可以是图文、图片、文本等。此外,微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这个“微”首先体现在学习时间短上,每个微课程基本都不超过十分钟或以一个案例为主,这不仅缩短了学习时间,减轻了学习负担和压力,同时也适应了学习者移动“云”学习的需求。

3.微课资源的推送时间

在微信上推送与本专业有关的微课程时,我们可以考虑把推送的时间定在学生使用微信频次比较高的时间段或固定的时间段。因为该时间段使用微信的人数最多,当微课程向学生推送后,如有人对其感兴趣、有交流的需要、对信息有观点看法需要答疑解惑等,可以及时地进行互动交流,发表各自观点和看法,一方面评论内容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微课程,另一方面不同的评论还可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利用这些微课程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考核机制的建立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保证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微信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参与交流互动的活跃程度

微信的朋友圈、群聊功能大大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行业人士之间的互动学习,让设计交流变得更加活跃与富有创造性。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跨越时间、空间、地域的知识学习交流平台,更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网络圈奠定了基础。由此,将其作为考核的一个部分。

2.个人分享及贡献程度

与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平台不同,微信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平台,不仅能实时接收推送的资源和信息,还可以在平台上传自己设计的作品,与朋友圈进行专业的学习交流,成为平台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也可以通过发送朋友圈发送出来,多人点赞后即可形成优质的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学生分享个人设计作品及转发设计资讯等链接的频率等作为考核的一个标准。

3.个人作品的设计流程及成果展示

对学生的考核要从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40%,剩余的60%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结

随着无线网络、便携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云学习”成为新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恰逢微信盛行,其作为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课程的弹性教学,不仅优化了学习资源,也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掌控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同时,微信的出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适应网络化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1.南华工商学院;2.邵阳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应用研究——基于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课题编号:XJK015CTW01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韩怡.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教育技术,2015(12):5-6.

[2]祝智庭,孙妍妍.无缝学习——数字时代学习的新常态[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1-16.

[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7.

[4]潘新民.“云课程”:特征、意义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2):8-12.

猜你喜欢

UI设计微信平台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UI设计在产品形象中的价值与应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UI设计在塑造产品形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