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教学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016-07-04倪春霞
倪春霞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中理科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如果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打好良好的基础,学生就会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中如鱼得水。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渐进式教学法以一个向导的角色逐渐将学生引入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经实践检验的较好的教学方法,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为例,分析渐进式教学法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渐进式教学;高中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44-01
在高中各学科中,数学是一门核心课程,它是高中理科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条件。高中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理学学科素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这门课程又让许多刚接触它的同学感觉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因此,采用渐进教学法以一个向导的角色逐渐将学生引入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较好的尝试,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學为例,分析渐进式教学法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相关概念
所谓渐进式数学教学就是在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由浅到深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数学各类概念和公式、定理等,并能够熟练应用相关概念和公式、定理等解答各类型的数学题目。
二、渐进式教学的阶段流程
数学渐进式教学法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一)引导阶段。高中生处于一个认知构建阶段,可塑性强,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其探究心理强的特点,通过猜想——假设——实验论证——分析等手段,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接受阶段。经过引导阶段,每个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接受阶段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对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其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吸收量和吸收时间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每个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地予以讲解,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性的理解与提高。
(三)应用阶段。应用阶段相对于接受阶段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单单能够识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还要求能够利用所学进行题目的具体解答,不仅能够对课本的相关例题能够解答,还要求理解和掌握引申型题目的解答。
三、渐进式教学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立情境。首先复习线面位置关系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熟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及判定。思考:
(1)教室内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平行,如何在地面上作一条直线与灯管所在直线平行?
(2)木工小罗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时,发现该木料表面ABCD内有一条裂纹DP,已知BC∥平面AC.他打算经过点P和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图1 引导情境例题配图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复习引入,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感知、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直观感知,进而提出合理猜想。
(二)组织探究。(1)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平行于平面的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能?平行于平面的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需附加什么条件?平面内的这条直线具有什么特殊地位?
(2)发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且无公共点;平行于平面的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内的直线无公共点,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或异面;平行于平面的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需附加条件:它们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内的这条直线是这个平面与过已知直线的平面的交线。
(3)提出猜想:由以上的探索与发现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能否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所发现的结论?可否画出符合结论的图形?能否对发现的结论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
(4)形成经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叙述: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描述:a∥αaβα∩βa∥b
图形语言描述如下图:
图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图形描述图
因此,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经常要综合使用,需通过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再通过线面平行推出新的线线平行,复杂的题目还可以继续推下去。在使用中要注意转化的数学思想:即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之间的相互转化,亦即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四、小结
高中数学在实施渐进式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理解和掌握。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为例,分析渐进式教学法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渐进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强调学生提升学习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婷.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及改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4).
[2]李祎.高水平数学教学到底该教什么[J].数学教育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