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水乳交融
2016-07-04田涛芳
田涛芳
摘 要:曾经,数学与生活离得很远,学数学就单单是为了考试得高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数学不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计算、概念和法则,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教师应关注生活,面向生活,让数学与生活水乳交融。
关键词:生活;教学;交融;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28-01
一、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乃学生最好的老师。往往越贴近生活的素材更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主动地回忆着相关部分的知识储备,使其完完全全地置身在生活的氛围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以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进一步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举个例,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上课起初,我便采用猜谜活动进行引导。课件依次出示成语:七上八下、百里挑一等。来让学生猜这些是什么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看到谜语时自然而然的都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从而引出分数来。采用这样的活动,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连游戏中也有数学,学好数学太有趣了。
再比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在引入新课时,可紧扣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恐龙野外生活情景的动画片,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并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联系生活,发展学生思维
老师如果想搭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就应该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事例、场景,使其成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契合点,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必要条件。
例如教学“比在生活中”由于这是一节综合运动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发现比与生活,比与美的一些规律,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课本所呈现的情境与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不够大胆,不够开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选择了学生比较熟知的“让学生在自己的旅游照片中找出看上去人景比较协调和最不协调的照片”“体重和身高有什么关系人看上去比较匀称”“做米饭时米和水各放入多少效果更好”等生活中蕴含比的有关素材。这些内容的呈现,使学生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了观察、思考、探索的平台。
三、再现生活,感悟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荷兰数学家弗兰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再现生活,合理的利用真实的生活原型或者设定一定生活情境来开展数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
例如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我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一开始学生意见便发生了分歧,会发现仅仅只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 “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了,会出现各种想法,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老师便会在这些回答中抓住学生回答的闪光点来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重叠法、测量法、观察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启发。
四、面向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一定要充分创造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课外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学生利用这一延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并养成自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习惯。
举个例子,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可布置学生估计平日所乘坐的大客车的体积,自己房间的体积等作业。学生在估测的过程中明确了物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有密切的联系,为下节课求物体的体积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把课堂中不够形象的知识具体化了。
再次,教学“求平均数”之后,可以给同学布置作业,计算全班同学数学测试平均分。另外教学“利率”后,还能布置同学把压岁钱存在银行,计算到期时能获多少利息的作业。而教学“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去找生活中何处必须用圆形,为什么?总而言之,教師在教学中需要巧妙合理地利用作业来面向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新的、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智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只有给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联系生活的内容,再现生活中的情境,面向生活的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缙云县胪膛小学)
参考文献:
[1]查有良.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杜文军,张婷婷.英语在高考中“倒退”现象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1):77-78.
[3]徐继存.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