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07-04胡晓秋
胡晓秋
摘 要:化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实际的,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初探时具有好奇心理,但是对于较多概念和专业术语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将化学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通过典型的小故事和化学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
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这一学科存在好奇和困惑的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的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概念的引入,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化学分析,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下堂课程的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课后的生活探索,让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化学现象,在下一堂课中进行课前讨论,并进行自主解答。
二、采用故事案例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化学学科具有好奇的心理,教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小故事的利用,通过故事的讲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通过生活体验化学的神奇,深化化学研究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溶解性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指纹破案进行事例的分析。碘是化学中经常用到的化学试剂,由于其在反应后具有较明显的变色反应,在生活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公安指纹破案的基础组成部分。公安人员在采集指纹后,将指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在试管底部进行酒精灯加热,很快,指纹就变成了棕色并逐渐显现出来,帮助公安机关进一步破案。碘与其他的化学试剂不同,碘具有升华的特性,并溶于有机溶剂,人的指纹中含有水分和油脂等,当升华汽化后的碘遇到水和油脂后就会溶解,并形成颜色。通过介绍相关方面的故事,学生会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体会化学的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多做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的设立。在化学教学的初期,为了实验的安全性,教师会对实验进行严肃的讲解,讲述实验的危险性,规范实验步骤,教师过分强调了实验的不科学性带来的较多危险事故,致使学生因为恐惧失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强调实验的危险性后,鼓励学生进行一步步科学的操作,耐心地指导化学实验中的操作规范,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实验,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后期的化学教育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也容易从成就感中获得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时,将一块棉布分成两半,其中一块在酒精灯上点燃,另一块放入酒精与水以比例配成的溶液里浸透后轻挤,然后点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一块棉布烧损了,而另一块棉布完好如初。学生要想明白其中的奥秘必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能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并得以发展。
四、积极开展化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生经过短期的基础教育,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渴望通过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扬,但是初中生由于知识的匮乏,在事物的认知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化学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或者化学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创新与知识的运用,在小组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干,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心得,通过知识竞猜愉悦课堂气氛,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喜欢上化学,并逐渐提高化学成绩。
五、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教学的亲切感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我们的教学,在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间找准结合点,把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更强的学习意识。如通过讲解为什么重要的文件材料必须用碳素笔书写来引入碳的性质;在学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以生活中用碱来去除油污引入等。将抽象、枯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改变了以往对化学枯燥、无味的看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式和手段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课本中的难点与知识分化点以及做一些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范芹珲.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人间,2015(30).
[2]冉炜.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关爱明天,2015(1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