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教学

2016-07-04张志刚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以人为本体育教学

张志刚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深入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主体 以人为本

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各种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育,学生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只是教师塑造和完美的对象,被动地按照教师地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运动技术。而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问题,其本质是让学生参与运动实践,并在参与过程中尝试、发现、合作、感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促进学生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实现教师新定位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題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对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内在的规律及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好主导作用而不是主宰作用呢?1、本固方能枝荣,体育教师要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蕴。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昨天我们奉为圭皋的知识,今天已是飘零的黄花。教师应在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新的教学经验,使之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学生体操已经多次变革,每一次都更加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2、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这样,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不断保持和提高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教学示范的保证。

二、树立新的教学观,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发展过程。新的教学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在积极参与体验中,形成知识并感悟方法,而且能把这种思考运用到各科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中。1、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口、脑、手并用,知、情、意、并行,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2、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表现得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的探索意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如在长跑的弯道跑教学中,教师提出弯道技术的一些问题,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小组的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3、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的体育教学多数仍是“教”的成份多,“学”的成份少,机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教学气氛。通过教师的“教”起到示范作用,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能力和意识。体育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单靠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练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锻炼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练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课本目的和要求,以及初步的自身实践,全面体会所要学的内容,了解下一节课学习的意义,并进行自我练习,在练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努力解决。做到体育课开始时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带着疑问走向操场,在自主探索中形成能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断超越

体育就是在不断创新与超越中发展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创新和超越,在创新和超越中促进体育综合素养的提高。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体育运动的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运动策略,并把这种精神拓展到各学科的学习中。教学跑、跳运动项目时,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以人为本体育教学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