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教学方法研究及改革
2016-07-04陈耘
摘 要:银行会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是财会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经济类学生的专业限选课程。而在银行会计教学中仍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银行会计的教学发展。本文针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分析该课程教学难点,并结合学生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提出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银行会计课程 实践教学法 改革
一、银行会计课程简介
银行会计课程是近年来高校中财会、金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会计类课程。该课程以会计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熟练掌握银行存贷款、支付结算,资金清算等业务流程及具体会计核算方法。银行会计课程既具理论性又具非常强的实践性,其目的是运用银行会计的知识解决在银行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银行会计课程难点分析
1.银行会计是一门金融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课程,知识涵盖面广。银行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必然涉及银行甚至金融领域内的知识内容,学生不仅要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更要熟悉各项业务流程框架,如商业银行对公、储蓄柜台的会计、出纳柜员岗位各类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要掌握与各项业务相关的规则和制度,并且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处理数据。学生因缺少对银行业务的了解,缺少相关的金融知识,在学习银行会计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比如采用年金方法计算贷款的实际利率以便计算利息收入和摊余成本。由于没有学过金融相关课程,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对于年金这一金融概念并不了解,因此教学上需要花一定时间解释年金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演变,帮助学生理解实际利率法,影响教学进度。
2.银行会计要素、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记账方法与一般企业不尽相同,学生在理解上具有较大困难。首先,在学习银行会计以前,学生已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对工商企业的科目性质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而金融企业与普通工商企业在科目上存在差别,学生容易产生混乱。例如短期贷款对于企业是向银行借款,为负债类科目,而对银行来说则是发放贷款,作为资产类科目,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思维无法转变,容易产生混淆,导致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不正确。其次,银行会计使用单式记账凭证,每笔业务至少涉及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且采用大量原始凭证替代记账凭证,这与企业采用单一的复式记账凭证有别。例如某单位提出转账支票和进账单办理转账,银行经办人员应以转账支票作借方凭证,进账单作贷方凭证办理转账。由于银行业务类型众多,相关的会计凭证种类繁多,且因缺少业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学生记忆有难度。
3.银行会计教材编写有难度且与实务脱节,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是由各商业银行总行依据国家统一颁布的《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财会法规制定的,因此各商行会计制度并不完全相同。银行会计的教材版本较多,编者以不同银行作为参考,使用的会计科目,业务流程等也有区别,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师上课比较为难。比如贷款利息的计提,有些教材并未提及,有些教材则提出按月按客户计提。而实务中,利息是必须计提的,可以按月按类别计提,或者按日按类别计提。教材的理论内容与实际业务不一致,影响教学效果,容易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三、银行会计教学方法研究
1.传统授课法中融入实践教学法。在银行会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无论是以传授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还是注重实操的实践教学法,都存在一定缺陷。传统教学法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不利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而仅仅采用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法,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无法举一反三,面对没有讲授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容易手足无措。因此,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将传统授课法与实践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银行会计理论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案例分析,并开设银行会计实训课程,让学生既能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能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达到银行会计课程的培养目的。高校可以通过建设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或者虚拟银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银行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程序。银行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由于银行具体业务相关规定的理论教学内容比较繁琐及枯燥,若采用传统教授模式,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因为理论知识过多也难以记忆,更无法熟练掌握。通过业务实训,学生更容易掌握该课程。然而由于银行的行业特殊性,不能与学校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因此需要在校内建设仿真度高的模拟实验室或者虚拟银行,让学作为银行业务人员操作业务,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业务以及会计处理流程。虚拟银行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轮流体验同一个业务中不同行处应做的账务处理。如汇兑业务中,由一部分学生作为汇出行,办理收到汇款人委托办理汇兑时,具体的核算手续,包括审查汇兑凭证,选择记账凭证及记账分录。另一部分学生作为汇入行,核算收到汇划报单或者转汇凭证时应作会计分录。通过虚拟银行,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银行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而且因为充分运用了各种原始凭证,如存款单、进账单和电汇单等,让学生自动动手填制审核凭证,从而对凭证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虚拟银行或者模拟实验室可以通过两种模式融入理论教学。其一,单独开设实训课程,以银行会计理论课作为先行课程,在完成理论课程之后进入实训课程,这种模式更具有连贯性,但容易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也需要融入相应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二,理论课与实训课同时进行,这种模式下学生更容易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知识,不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但这种模式要求更专业的授课老师,因授课老师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非常熟练实操技术,授课老师需具备银行工作经历。两种模式各有优点,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择。
2.自主编写适合教学的教材。因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和核算规定的不同,导致老师上课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比如会计科目的选择,在核算同城票据交换的时候,有些教材直接使用同城票据清算科目作为一级科目,而有些教材使用清算资金往来-同城票据清算科目,把同城票据清算作为清算资金往来的二级科目,因此在自主编写教材时可以统一科目的使用,避免产生混乱。同时编写《银行会计》理论教材时应同时编写配套的《银行会计实训》实践教材,理论实践相结合。另外,编写教材时应注重语言方面的使用,避免产生歧义。比如在核算贷款利息时使用按季结息,到期还本付息,容易让学生理解不了按季结息时利息是否已收,如已收则无需计复利,未收则需计复利,因此应明确是按季结息,利息及本金到期支付。使用明朗的語言文字,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字上出现偏差,影响对实际账务的处理。
综上所述,为符合银行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适合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向钦. 《银行会计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当代经济,2013,12:98-99.
[2]谢晖颖. 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9-22.
[3]刘慧娟. 高职《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 商业会计,2015,10:121-122.
[4]孙丽冬,吴海燕. 银行会计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 知识经济,2015,17:156
[5] 岳龙.银行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6).
作者简介:陈耘(1983-),女,广东汕头人,管理学硕士,广东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会计学;会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