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行政生态环境比较
2016-07-04张梅
摘 要:行政生态是20世30年代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它主要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四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异同,以期加深对两国行政生态环境的认识。
关键词:行政生态 行政管理 经济力量
行政生态学是行政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高斯在1947年率先提出这一概念,他强调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是解释和了解行政行为的唯一途径。里格斯作为该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其主要观点体现在《行政生态学》中,他研究了一国的行政生态环境是如何影响并塑造该国的公共行政,以及该国的公共行政又是怎样影响该国的社会变迁及发展。
一、行政生态环境概述
1.行政生态环境的概念。行政生态环境是指的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产生运行及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实体、情势和事件的总和。
2.行政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行政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国外生态环境和国内生态环境,其中国内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2.1经济生态环境。所谓经济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经济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制度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经济力量、经济制度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
2.2政治生态环境。所谓政治生态环境,是指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政治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党制度、社会团体发达程度等内容。
2.3文化生态环境。所谓文化生态环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行政系统的成因、运行方式及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的综合。它包括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以及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等内容。
2.4国际生态环境。所谓国际生态环境,是指能够对本国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军事实力、外交策略等情势的总和。它包括国际关系格局、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及冲突态势等。
二、中美行政生态环境比较
根据里格斯的观点,人类历史上存在三种基本社会形态:传统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和现代工业化社会。美国是工业化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化社会,而我国则是处于现代工业化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之间的社会,二者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生态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经济生态环境的比较。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现代化的转型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虽然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我国行政系统面临的经济生态环境仍然显现出过渡社会的种种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城乡呈现二元结构,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总量大,但人均量小。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加大差距。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格局容易导致了国有企业创新力不足、效率意识不强,所有权虚置、国有资产浪费、政企不分等问题的出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有限的市场模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还未真正形成。美国目前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超强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美国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自主经营的企业为主体。国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航空、通讯、铁路等产业均实行私人所有、私人经营,并且国家不具有用于经营的任何资产。国有经济对国家经济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虽然美国存在少量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被称作联邦公司,但联邦公司存在的目的并不在于经营国有资产并使其增值,而是管理和干预社会经济并提供公共服务。在美国,公民與企业拥有相当的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这使得美国经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美国重视市场力量与市场效率,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次要作用,政府干预很少。
2.政治生态环境的比较。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议行合一体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在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方面,我国的社会团体绝大部分带有准官方性质。近年来政府不断拓宽参政渠道,社会团体政治参与意识有所提高,但我国社会团体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大,在政治领域还未充分发挥其作用。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分权制衡体制。美国是将分权理论精神贯彻最为彻底的国家,在横向上它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使得三权分立牵制,在纵向上将国家权力划分,使得中央和地方分权。美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国家政权由共和党和民主党这两个政党轮流掌控。美国的分权体制为利益集团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当利益集团的诉求在立法部门得不到实现后,他们可以转向司法部门或行政部门施压来实现自身目的;当利益集团在联邦政府层面碰壁后,他们转向州政府层面。此外,美国宪法保障公民结社权,联邦宪法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和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美国利益集团自发采取政治捐款、游说、游行示威、广告宣传和新闻监督,影响政府决策、国会立法和社会舆论,甚至影响总统竞选,如今利益集团已成为美国政治权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生态环境的比较。我国学者丁煌将行政文化分为:传统型、服从型、参与型三种类型。与我国转型时期的国情相适应,我国的行政文化呈现混合型的特征,属于服从——参与混合型行政文化。一是管制型行政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价值观的转变。在计划集权体制下,中国占主流的的行政价值观是管制型行政价值(下转第424页)(上接第380页)观,行政系统的存在价值在于使社会民众按少数精英领导的个人理想及经验思维所构建起来的蓝图去改造社会、自然和人本身。但该系统最终以“大跃进”、“文革”等事件而告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逐渐确立,伴随社会的逐渐开放与发展,人们的自主观念、权利意识、责任感参与精神也日益增强,要求行政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改善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为其价值取向。为了维护和改善自身利益,公众越来越频繁地试图影响政府过程,服务型导向行政文化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而美国的行政文化是以参与型为主导的。参与型行政文化以公民积极影响政治进程为重要特征,各种选举的投票率是反映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标准之一。虽然说美国公民选举投票率不高,但在美国大选中还是折射出公民政治参与的激情,而且公民投票率不是反映美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的唯一标尺。如果综合考虑美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众多途径,美国参与型行政文化表现的将更加突出,正如阿尔蒙德所说,“参与者的作用已高度发展和广为流传,在美国接受调查的人经常接触政治。他们回答说自己参加政治讨论,并卷入政治事务,有积极参加社团的义务感和对政府施加影响的能力感。而他们往往是志愿团体的积极成员。此外,他们喜欢涉足政治事务”。而且美国一些“沉睡”的公民并不是一直对政治抱冷漠的态度,其本身的政治参与能力使得一旦需要他们就会积极投身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发挥其影响政治进程的能力。
4.国际生态环境的比较。近几年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生态环境总体上是稳定可控的,但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问题仍然突出。在新型大国关系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下,中美元首会晤开启高层交往新模式,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台阶,“高铁外交”等取得瞩目成绩,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威胁,日本不承认侵华并试图篡改日本侵略历史,挑起钓鱼岛领土纷争,引发中日及东亚地区国家间关系紧张和地区动荡。南海呈现紧张态势,越南在南海相关海域举行实弹演习,并宣布颁发新征兵令;菲律宾总统办公室称计划将南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同时宣布菲美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美国先后与周边国家举行军演,声称在南海有国家利益,将其本土之外60%的空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这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现实压力和挑战。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美国已经跻身超级大国地位数十年。美国的外交主要依赖军事手段,依靠军事力量,美国建立了国际壟断资本的统治权和它在当代全球的核心地位。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美国强化盟国与准盟国在其东南亚战略中的支柱地位,与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军事关系进一步提升;美国在东亚地区推行“再平衡战略”,强化亚太同盟体系,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全球海上伙伴关系,同时美国与澳大利亚等盟国合作关系深化。由于埃及局势突变、叙利亚危机深化等原因,美国在中东地区面临“阿拉伯之冬”的尴尬,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步伐。
三、结语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两国在行政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也存在了不少互补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中美在交流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James M.Smith,etal.A Historical Record of American Constitution Development,New York,1958.
[2] 丁煌.行政学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3]王守宝.论美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D].外交学院,2008.
作者简介:张梅(1993—),女,汉,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