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常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

2016-07-04寇万宏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创新创业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主要源泉。本论文探寻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性,积极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路径,理顺其发展机制,对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创业 发展路径

随着科技部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将得到空前提升,本文旨在围绕企业成长生命周期,从主体集聚、载体建设、金融支撑和生态营造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探索出一条市场主导、路径明确、效果显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路径。

一、培育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

1.扩大种子期“创业团队”数量。通过适当引导和支持,不断壮大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种子期创业企业进行扶持。

2.培育大量充满活力的初创期企业。尽快建立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衔接机制,鼓励和支持孵化器自建或联合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免费服务,降低在孵企业的运作成本;强化和重视创业辅导服务对于初创企业的重要性,加强创业的导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面向初创企业管理者的创业培训,提高初创企业创业成功率。

3.打造一批引领全国的“科技小巨人”。完善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按照“企业自荐、重点推荐、专家评议、联合审定”为原则,以企业持续成长性、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为评价指标,选取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指标良好、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设立科技小巨人培育专项基金,加大对科技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打造提升全链条创新创业载体

1.加快创业苗圃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概念验证”、“天使+培训”、“咖啡+创投”、“媒体+孵化”、“大企业平台”、“产业链模式”等创业苗圃建设模式;推动创业苗圃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的模式,向创业者提供包括金融、培训辅导、招聘、运营、政策申请、法律顾问等系列服务;支持和鼓励大企业、产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建各类众创空间,帮助创业团队对接各类创业资源,建立与相关行业的联络和人脉。

2.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鼓励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协会、科技地产运营商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专业孵化器并参与孵化器的运营和管理;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专业孵化器的重要作用,支持孵化器通过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联合共建的方式,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3.提升改造科技企业加速器/专业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围绕自身所在产业链建设加速器,吸引和培育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盘活闲置厂房和存量楼宇,推动工业用地、商业地产等资源用作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针对高成长性企业快速膨胀的特性,注重空间的可拓展性和合理预留;建立完善的加速器与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衔接和联系机制,鼓励加速器积极承接孵化器毕业企业入驻,为其提供全流程“无缝”服务。

三、建设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拓宽初创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不断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吸引和撬动风投机构、大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对投资于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实行分级风险补偿机制;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启动科技型初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初创企业的信用记录作为其获得投融资的主要依据;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功能,通过与政府、银行、社会金融机构三方面密切配合,构建以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为主体的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2.完善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上市培育和辅导,建立由政府部门、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科技企业上市联动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进行展示挂牌和融资;多种形式推动和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利用集合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以及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四、构建高度市场化的创新创业生態

1.围绕产业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围绕自身技术需求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技术入股、共建实验室、搭建共性技术平台等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和鼓励初创企业积极参与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等产业组织,并依托各种联盟、协会等产业组织与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进一步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偿开放,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研发设计等各种科技服务。

2.提升科技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水平。按照“企业主导、院所合作、政府支持”的原则,整合和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小试中试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专业性技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小试中试、产品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支持初创企业提升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企业维权援助机制,推动其专利管理达标;引进研发外包、网络技术交易、第三方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等第三方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 、唐英凯,《科技金融》,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顾焕章、汪 泉、吴建军,《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路径分析与江苏实践》,《金融研究》2013年第6期。

作者简介:寇万宏(1971—),男,河南许昌人,汉,共产党员,工商管理硕士。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创新创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