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三次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
2016-07-04张艳杰
张艳杰
摘 要:本文重点对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等三个新世纪重要的人民代表大会所涉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党的11年的历史进行考察,从中挖掘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党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十六大报告 十七大报告 十八大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三次代表大会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从而也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一、十六大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叙述
十六大报告一个比较重要的亮点,是首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层面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从经济角度看,十六大报告提到:“到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本世纪初相比要实现翻两番,在提高效益与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使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业化目标基本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经济体系更加开放、更具活力。”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谋划更加具体、目标也更加明确。
从政治角度看,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权益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次重申了要“注重法治与民主建设”。
从文化的角度指出:“要共建全民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注重增强人民健康素质”。报告将健康素质提到了党的文件中,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更加注重人的发全面发展。同时,我们党也对全体人民提出了有利于人民切身利益的新的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爱学习、乐学习的氛围,要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人人皆学之邦。
可断持续发展方面指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设生活赋予、生态良好、生产力持续提升的文明社会”。
由此可以得出,这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系统的目标。
二、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经济方面,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注重“发展协调性”的观点。首先,报告中明确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较本世纪初翻两番的总体目标”。具体到阶段性计划,十六大以来,我国已经在2006年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到十七大,翻两番的总量目标变为人均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其次,以往报告中“转变增长方式”的提法被“转变发展方式”取代,一词之差反应了我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思考,即,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政治方面,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这同列宁“没有民主,就不可能又社会主义”的论断向契合。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提到这一观点,但他们都没有直接用“生命”一词来肯定人民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的这一提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先辈的观点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以坚持“一个统一”和“四种制度”做了精辟概括,并首次提出了“坚持并完善群众自治制度”的观点。这一观点使得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由以往的三种拓展至四种。这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对于把握我国国情,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观点首次提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的崭新课题以及新要求被进一步明确。社会建设在十七大报告中被单列一大部分予以论述,这在此前的报告中是从未有过的,这一突破性的观念创新充分反映了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正式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格局由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转化的基本思路。在社会建设方面,有以下几个新发展:第一,报告首次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的具体思路进行了细化,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与效率,尤其是再分配更要确保公平”。这对于我国国民财富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第二,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既涵盖家庭动产所带来的收入,也应包括不动产所得。这个新的提法,百姓的财富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生态文明”的概念,指出未来我国要“形成并完善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及消费模式”。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切实有效。
三、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
在十六大、十七大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是改了一个字,但是却能反映出我国在各方面发展的前景和新天地。在经济上,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宏观目标”,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地位。这种由单纯追求数字增长到多方面、多维度的发展考量体现了我国未来发展顶层设计的重大变化,是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硕果的保证。在政治方面,强调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涉及到民主法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新的高要求。在文化方面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这是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十八大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社会建设到2020年要追求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心声,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态文明方面,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作了详细深刻的阐述,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的措施和新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含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还包括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努力达到这些新的目标和要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2]包心鉴.十六大报告的理论创新[J].政法论丛,2003,(1).
[3]郭亚莉、唐利.浅论十六大报告中的理论创新[J].宁夏党校学报,2003,(2).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邵光学、刘娟.浅谈中共十八大报告的六大新论[J].学术论坛,2013,(3).
[6]汪玉奇.特色与规律:党的十八大的理論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7]邸乘光.党的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之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