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电脑代加工的艰难发展与跨时代转型

2016-07-04帅麒周慧琦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帅麒 周慧琦

摘 要:目前重庆地区已经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生产基地之一,是因为国家政策支持、渝新欧铁路竣工、以及廉价劳动力和地租优势。当今社会的发展是飞速的,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今,笔电核心技术已经被很多著名生产厂商所掌握,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高科技智能终端的替代品出现,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进一步使笔电产业面对的巨大的危机,同时也将会迎接更大的机遇。这意味着重庆电脑代加工产业将会迎来跨时代的转型。

关键词:代加工 替代品的竞争 艰难发展 跨时代转型

一、重庆电脑代加工的发展现状

1.代加工的定义。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代加工,但是对代加工真正的含义并不了解多少。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基本含义是定牌生产合作,就是品牌生产者通过自身掌握“核心技术”开发研究新产品,其不直接生产,找其他具有生产能力的厂商生产产品,最终掌控销售渠道。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提高自身产量和销量,减少生产中所带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订购,委托厂商生产,低价买进,贴上自己品牌,高价卖出。这样的生产方式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代加工”。它最好的地方就是在推进产业集群化和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

2.重庆电脑代加工的发展具体表现。2013年,重庆笔记本电脑累计出口4868万台,增长率达到37.4%;其出口总价值达198.09亿美元,增长率58.0%,占出口总额的40%左右。根据贸易方式来看,以笔电加工为代表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328.22亿美元,增长89.6%,占比47.8%,居各贸易方式之首。如今,重庆市所生产笔记本电脑产量已约占全球的20%。

3.重庆电脑代加工的发展模式及特点。

3.1发展模式。自从2008年以来,重庆市开始建立起以“1+3+100”的“笔电品牌商+组装加工商+零部件生产商”垂直整合体系。从2010年起,由最初的模式转向“3+6+860”的产业集群模式。到今天,笔电产业模式已经转变为“5+6+860”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其中,“5”是指有落户重庆的笔电品牌有五家,分别是宏碁、华硕、惠普、方正以及东芝,均分布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中;“6”是意味着广达、英业达、富士康、仁宝、和硕和纬创这种全球规模最大的笔电代工厂商(OEM)在重庆建厂,主要分布在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综合保税港区,全球92%的产品都是这6家代工企业代工; “860”是860个家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厂落户重庆,分布在重庆各个区县。

3.2产业特点。(1)提高本地对零部件供应,降低物流成本(2)强调引进生产与自身研发相结合(3)利用笔记本电脑的进出口,打造离岸结算中心(4)走高附加值、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重庆电脑代加工发展迅猛的原因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引进笔电相关企业来重庆投资,国家在政策上给出一定的指导方向。首先,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向“一头在外 ,一头在内”的发展模式转变,即按照销售市场“一头在外”的同时,将原材料、零部件的生全部实现本土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次,依照笔电生产企业的现实要求,重庆市申报的两个保税区获得了批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这也是重庆成为内路地区唯一拥有两个保税区的城市,成功实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让境内的笔电企业享受到了与出海城市同样的优质服务与便利政策。

2.低廉的劳动力及土地转让金。为满足笔电企业在重庆的用工需求大的情况,重庆市储备10万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基本可以满足笔电代工及相关零部件生产商的用工需求。同时,重庆市政府还广大的劳动力尽可能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在户籍方面,将农民工们的身份转变为城市产业的工人;在生活方面,加大對公租房建设投资,为其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低廉的地租成本同样也会为笔电相关企业省下不少的开销。

3.各式交通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在铁路方面,渝新欧铁路通车及铁路时速提高为笔记本电脑的快速输出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举措使得欧洲与重庆的列车仅用13天就可抵达,比从中国沿海城市经过满洲里到欧洲快7天左右。在航空方面,重庆更改机场建设方案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使惠普的产品通过波音747货机装载,满载不经停地直飞欧洲;以及之后建设第二根跑道、第三根跑道。在公路方面,政府在推进企业采购原料的方便和降低其运输成本上采取大力建设主城区、主城区与各县区、以及重庆与周边的高速公路网的原则。海陆空运输线的贯通解决了交货期问题。解决好物流成本和交货期这两大难题,重庆成为了建立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最佳选择。

三、重庆电脑代加工发展面临的挑战

1.逐渐减小的价格优势。重庆地区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少,其原因是近年来本地区劳动力及地租的成本不断上升,价格优势不断下降;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导致出口减少,本地价格优势不断变小。

2.加工主体改变。重庆本土企业没有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所以说本地笔记本电脑产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是因为笔电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组团式的转移和生产集聚化,以至于重庆本土企业那已进入生产体系中的核心环节,长期处于价值链的底端。

3.周边地区的竞争。高校是笔电企业的基础支撑,高科技人才也是笔电企业的重要保障。四川地区的高校数量比重庆地区的多,因此人力资源更丰富。由于Inter在四川设厂能够更加吸引其他笔电相关企业集聚。2008年后,联想和戴尔两大巨头在成都建起笔电基地。联想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品牌,得益于联想的崛起和当地零配件配套的强大能力。

4.新产品替代竞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功能的强大有时候会超过笔记本电脑,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也是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出现对传统笔电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迫使各大笔电品牌向其他信息方向发展转型。

四、重庆电脑代加工的跨时代转型

1.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为实现从代加工产业向信息产业转型,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对广大劳动人民后勤保障的投入,为本地企业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让其尽可能专注于科研开发。

2.加快自身品牌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转型。以笔记本电脑单一产业的发展模式为代表向多元化信息产业转变;以笔记本电脑加工、组装、运输产业向笔记本电脑研发制造产业转型;由低附加值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3.加快高校建设,储备高知识多元化人才。阻碍重庆计算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缺乏,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缺少。这使得整个重庆地区笔记本电脑创新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所以政府需要加大对信息产业相关研究中心或机构的投入与支持;建设富有创新创造力的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学子。

4.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前瞻性”的招商引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数据终端产业迅速发展,导致笔电产业发展滞缓,对于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电生产基地”的目标还未能实现。政府应深入把脉IT产业发展规律,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招商引资“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助于重庆实现以笔记本电脑产业为龙头、其它高新信息产业的IT产业宏图。

5.建设离岸结算中心,带动金融产业发展。重庆促使惠普将加工贸易结算中心从新加坡搬至重庆,结束了中国只有加工贸易而没有结算中心的历史。加工贸易销售在海外后,需要结算,這种就是离岸金融。在整个笔电产业体系中,传统加工贸易环节只有3%的利润率,研发环节的利润率是12%左右,而结算环节的利润率超过18%。因为结算是不光是能使税收跳高、银行利润上升以及产生很多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吕红星,庄冠蓉.重庆缔造的传奇: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J].经济导刊,2016,06:47-49.

[2]王志强.重庆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处.2014.6.

[3]黄奇帆.加工贸易: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背后的重庆逻辑〔N〕.重庆日报 ,2010.11(A03).

[4]杨贵中,陈孝胜.重庆笔记本电脑产业现状、挑战与对策[J]. 重庆与世界,2014( 7)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