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三位一体”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2016-07-04杜辰也贾思宇吴阳
杜辰也 贾思宇 吴阳
摘 要:本文选择安徽省合肥市城市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个案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社区养老中养老观念传统、资金运作困难、社区服务单一、服务人才稀缺等困境进行论述,结合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和合肥市的特色分析结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发展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社区养老新模式的改革路径,即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为辅助,共同实现社区养老的良性健康发展,试图为城市社区养老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社区养老 三位一体 信息化
1、引言
学术界对于社区养老参与的主体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政府应逐渐转变对养老服务的主导职能,将养老服务的经营职能推向市场。”[1]也有学者认为,社区养老服务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及家庭四大主体,还有学者认为“对已有的公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通过承包、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公办民营。同时通过采取政府扶持、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和支持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事业。”[2]虽然各学者对主体划分不一,但总体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的观点。
本文认为社区养老需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和社会为辅助并结合信息化平台来共同发展社区养老。其中“社会主体包括非政府组织、营利性组织、社区和公众等,结合它们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可以成为政府有力的协同者、良好的合作伙伴”[3];而“社区服务信息化就是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得居民满意,进而不断地提升生活质量”[4]。
在社区养老的优化路径方面,宗春妍、张文婧、邓振认为“政府,企业和团体在开发老年消费品市场方面,要充分了解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特征,并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5]章晓懿,梅强认为需要一套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将对绩效评估的理解集中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等四个目标,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就过程来说,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与合理;就结果来说,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6]耿亚男、宋言奇(2011)认为,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上,应借鉴苏州推行的“一中心多站”的养老服务体系。应在每个街道设立一个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一个养老服务站,以实现养老服务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7][8]。很多学者均在文献中强调了规范化、专业化等优化方案,本文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从构建“三位一体”社区养老模式的角度提出优化路径。
2、社区养老“三位一体”改革路径(见图1)
2.1 建立老龄人口信息化平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养老服务正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各个方面的需求,老人的需求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方向。然而现在的需求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尽管可以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划分为日常照顾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和文娱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但是受到年龄结构、收入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健康状况等个体差异影响,不同老年人对以上四类需求各有侧重,那么就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来了解老人对养老服务的差异需求。[9]在国务院 2013 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10]
由此可见,政府应积极利用当今大数据时代科技成果,鼓励社区、街道建立老年人口信息库,建立信息化养老终端,以社区为单位,对没有明确划分社区的部分街道划分社区,对老年人信息进行统计和收集,包括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亲属关系等基本身份资料,以及老年人个体特殊的养老需求,比如希望有人照料、希望发挥余热等。再利用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PADL(生理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等分析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收入状况、家庭情况、保险情况、特殊需求等,并进行分类整合,一方面为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差异化服务提供依据,避免服务站面对繁杂信息重复劳动或者不知如何下手而忽视老人特殊需求的情况,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服务站感到真切的关怀与照料。另一方面可将数据上传到科研机构,用以养老服务研究分析的需要,在实践中提取理论精华,并定期更新老年人口信息库,即使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养老服务成果进行量化处理,做到养老服务有理可依、有据可行,推动社区养老理论化制度化的发展。此外,老年人及其子女可以在此平台查阅到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比如老年人旅游、讲座、名医坐诊等活动信息,以及家政服务、社区收费情况等政策信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也实现了对老人个人不同时期身体状况、经济情况等的系统化记录,可谓一举多得。
2.2 明确政府职能
正如张郧、吴振华所言,“政府不应大包大揽,而应该起到决策、培育、监管和引导作用,由直接投资管理者转变为间接宏观调控者”[11] 当今虽有大量老年公寓为民办,但是社区养老服务站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基本都是政府筹资并管理,这样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管理和财政负担导致社区养老机构常常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政府调控失灵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在社区养老方面应重新明确职能职责。
第一,在决策方针大局方面,应由政府权衡定夺,颁布法律条文规范社区养老的发展,培养服务先进单位,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我们在合肥的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通常与当地社区的家庭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普通或经济较为落后的社区养老站点里老人服务满意度较差或根本无养老服务站点,如合肥逍遥津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环境较为杂乱,娱乐活动单一,日間照料站多为老年人大牌打麻将的地方,除选择老年公寓外,缺乏专门的日间照料;而高档社区里养老服务及设施较为完善,如合肥龙泉山国际养生文化园、合肥阳岭山水老人社区。如果缺乏管制,养老水平的两极分化将持续恶化。因此,建议政府利用宏观税收等政策对经济水平较低的社区进行帮助扶持,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相对平衡的发展。
第二,政府应积极鼓励民办企业进入社区养老服务站,传新服务机制,实现运营主体多元化,促进社区养老市场化发展。当今很多企业由于养老产业利润率较低而处于驻足观望的态度,建议政府将各企业联合,形成规模效应,对上下游企业积极引导,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加入。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出台《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细化到养老服务收费与管理,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促进市场形成以价格为主的收费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12]
第三,政府应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强化服务监管,积极与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到2015年全面持证上岗。这一制度的施行保证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也为广大中青年人带来了良好的就业途径。就现阶段而言,由于社区服务多为下岗女工或者志愿者,缺乏专业心理学、护理学知识,政府需引进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走进各大社区养老服务站对服务队伍进行护理培训,从而精进服务,并定期进行考核,避免滥竽充数,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利用上一条中提及的信息化养老终端进行信息搜集与反馈,调查群体不仅包括实际接受服务的老年人,还包括老年人的子女及周边的居民,只有做好了及时的检查与反馈,才能形成对社区养老的有效监督,并对社区养老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规范收费与服务质量,让养老服务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老年人在社区里安心养老。
第四,政府需要继续强化落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只有保障了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才能让老年人安心享受各项养老服务,才能为养老产业提供大量的“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从而真正转变养老观念,从本质上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自2012年7月1日起,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还应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同时加强养老资金筹集,重视基金监管,以确保基金运行安全。”[13]此外,对于广大老年群体而言,如何恰当理财同样是个难题,政府应组织公务人员走进社区,为老人讲解养老金的管理路径以及各种保险的处理方法,严厉打击市面上打着养老保险名号而非法集资的团体,保障老龄人群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安全。
2.3 社区养老市场化
“市场化就是要使营利企业或机构来介入养老产业和市场,企业是养老服务的提供方,老年人通过市场行为的选择满足自身养老需求,从而解决养老资源供给、创兴与激励不足的问题。”[14]养老产业蕴含丰富的商机,而现今很多投资者由于养老产业利润率较低而处于观望状态,本文认为,若要实现社区养老市场化,至少要从以下几个行业着手:
第一,房地产行业。国内著名养老地产设计专家蒋亚莉提出的“全龄混合社区养老模式”为社区养老地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她认为“全龄”是指社区人口结构为全年龄段,包含孩子、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全龄社区需解决的五大核心问题,包括了利用市场模式解决社会老龄化的突出问题、成熟商业模式与养老新兴产业的切入问题、传统养老社区的孤立感、居家养老的服务问题以及第一居所、子女教育与老人赡养的三者矛盾问题。而全龄社区模式即是通过整合养老、教育、医疗等资源,提供一个解决子女教育、父辈养老、自身养老等多重需求的宜居社区。[15]周建国在市场化养老模式研究中提出以上海市亲和源老年社区为借鉴,亲和源老年社区是由上海新建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中国首家老年会员制社区。其基本的运营模式是,公司采取会员制管理,入住会员需缴纳50万元(现已涨到58万)的会员费,经过身体检查和审核后与公司签订合同即可入住。入住后根据个人选择入住房型的大小,每年缴纳2万、4万或6万不等的管理费,用于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需要。其中会员费是可以自由转让和退出的,如果离开社区,会员费可以转让他人或退回给当事人,即使是会员死后,会员费也要作为遗产由会员的家人继承。[16]放眼当前合肥市市情,位于瑶海区工业园的久久夕阳红老年城在养老服务一体化的建设上颇有成效,老人按月缴纳住宿费管理费,享受老年城内的医疗卫生、饮食保健等服务,并在老年城内配备了小型电影院、舞蹈房、阅览室等供老人们休闲娱乐。但是,通过我们与老人的亲切交谈可以发现,老人认为自己身处一个弱势群体中,与孙儿子女接触还是太少,由此可见,合肥的社区养老规划尚存不合理之处,缺乏大型平民化的“全龄”社区养老场所,发展空间巨大。
第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借助信息化平台的数码产品应用到方方面面,因此,与社区养老相关的数码信息产品行业也是亟待开发的市场领域。 徐志立、王红霞等人认为目前市场上推出了针对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多类型老龄化智能信息产品,这些信息化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老年人专用信息终端设备。包括老年人专用手机、老年人电话机、老年人专用键盘等。②老年人监护类产品。包括定位监控手环(手表)、健康监护手环(手表)、智能血压仪、智能血糖仪、老年人移动救助通信终端等。③老年人相关主题网站。例如综合性的有“乐龄网”“全国中老年网”“夕阳红论坛”,专题性的包括“中国老龄产业网”“39老年健康网”等。[17]在这些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可以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向老人介绍相关的产品,在遵循老人自主自愿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以免不法商家浑水摸鱼,坑骗老年消费者。
第三,老龄人群因其身体状况的特殊性而对医疗保健有超越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强烈需求,因此,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可以联合大型医院、专业护理机構对有较高医疗护理需求的老年人进行服务。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下设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5年实践,逐渐形成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有效地推进当地社区康复进程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患者得到了全程规范的康复服务。[18]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社区内部设置小型医疗服务站,另一方面,医院和护理机构应积极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在方便老人寻医问诊的同时,也拓展了医院和护理机构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润,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2.4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第一,有学者发现,“外向性格的人较内向性格的人有更好的日常生活能力,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能力相对要好,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能更好掌握多种技能,知晓更全面的保健知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参加社交活动多,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保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19]因此,要想显著提升老年人在社区养老中的满意度光靠社区服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起社会的积极性。社区养老天然具备的熟悉生活环境给了老年人一定的精神慰藉,但在我们走访过程中,老人内心的孤独感显而易见,尤其是住在社区老年公寓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弱势群体的世界,有的甚至感到自己只会给家人带来麻烦。此外,有的老人表示想要社区举办集体活动,一起“热闹热闹”。要解决这一心理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咨询,要从实践中让老年人感到他们的社会价值,发挥他们的余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社区养老中,前来养老服务站的老人多数居住在同一社区或者同一街道,因而比较熟悉,可以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建立兴趣小组,并定期组织多个社区的兴趣小组进行交流学习,比如织毛衣小组展、剪纸展览会、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等。此外,应积极联系各类院校及社会团体来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介绍保健护理、新兴网络应用等知识。这些活动一方面大大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到自己依然是能干有用的,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填补了子女不在身旁的孤单失落,并且拓展了老人的社交圈,让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和本社区的老年人交流,可以在这种兴趣交流中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在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下,可以将老人的精美剪纸、毛衣等进行义卖,将卖得的收入发放给老人或继续用于兴趣小组的活动,这样活动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有能力的老人自己凑数或者社区养老服务站统一拨款,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第二,前文中已提及社区养老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即为社会养老观点的制约,因此,需要结合政府的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宣传社区养老新风尚。具体包括在街道社区张贴社区养老的宣传语和服务信息,让广大群众明白什么是社区养老、社区养老的优点有哪些,将社区养老与“子女不孝”间隔区分,消除老人们和子女的心理负担。同时,在网络和电视广播上公布社区养老的最新信息,包括政策优惠、行业监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公开化、透明化,让老人住得安心,子女看着放心。
第三,社区应积极招募非企业团体和企业进入社区养老领域,向市场展现庞大的社区养老需求,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扶持资金,一方面鼓励社会公益组织捐款、企业投资,从而拓宽筹资渠道。也可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或各等院校学生来社区服务站献爱心,与老年人聊聊天解解乏,进行文艺表演等,形式多样,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社区养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社区养老的发展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为辅助,政府负责社区养老事业的引导和监督,为市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社会力量提供发挥的平台,并强化落实养老金制度,为社区养老发展提供保障;市场作为养老服务的供给者,有广大的亟待开发的空间,社区养老市场化则一方面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减轻财政负担,创造收入带动经济增长;社会提供了广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应积极做好社区养老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政府和市场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此外,需结合老龄人口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养老建设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湛玨: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市场化运作探讨,公共管理,2010年.
[2]许福子:改革运行模式 服务居家养老,养老服务.
[3]崔喆,刘智勇:多角度入手完善我国失独父母扶助体系[J]. 我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 5) : 96 - 97.
[4]邹凯,马葛生: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社区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情报杂志,2009,28(12):34-36.
[5]宗春妍 张文婧 邓振:老年消费市场的潜力及对策分析,时代金融,2012年第6期.
[6]章晓懿,梅 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24期.
[7]徐丽杰: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策略,税务与经济,2016 年第 1 期.
[8]耿亚男,宋言奇.苏州“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学理论,2011(1).
[9]王拓:《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10]许婧睿 何琳 王岚:信息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平台建设的探讨,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2月.
[11]张郧,吴振华:产业链视角下养老产业发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2月.
[12]邓若男: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综述,2015年4月
[13]权丽丽 朱霖 传波 胡艳 万进:安徽省城市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7月.
[14]张俊良 曾祥旭:市场化与协同化目标约束下的养老模式创新[J].人口学刊,2010,(03):48-53.
[15]蒋亚利:市场化下的养老地产模式探索一全龄混合社区模式,现代装饰.
[16]周建国:市场化养老模式研究———上海市亲和源老年社区个案及启示,人口学刊,2010年第2期.
[17]徐志立 王红霞:北京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构想,电子政务,2015年第12期.
[18]张保利,兰志敏,韩学青,陈建,李娟,冯锋,杨甫德: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月第15卷第10期.
作者简介:
杜辰也 (1995.7.31-),女,汉族,籍贯:合肥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贾思宇 (1995.1.24-),女,满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当前职务:学生,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结合经济学和商业大环境下的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
吴 阳 (1994.11-),男,汉族,籍贯:安徽马鞍山,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