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视域下的延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6-07-04杨娟
摘 要:目前在延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城镇化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大; 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依赖度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差异较大、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在协调理念指导下,从统筹区域,以强扶弱,实现协调发展格局;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为手段,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协调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 资源共享
在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城乡一体化只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存在的,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统筹谋划、综合研究,促进城乡在政策导向、城建规划、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存在于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两个主体在政策方面的平等、产业发展方面的互补、公民竞争机制方面的一致,让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文明与平等,使整个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延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基本现状
在新时期,延安市的发展策略是坚持“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市场、有选择的开发、突破发展瓶颈”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资源为主,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使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特色农业,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年来,在延安市的农业耕种方面,政府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大垄沟种植、按照地温适时早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收成,于此同时广大农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融入技术的含量,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耕种模式,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目的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
2.形成以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体的工业布局,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延安地区的主要经济模式是依靠能源的开采、利用,提高经济收入。近几年的工业建设投入中,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明显加大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开发为主要模式的工业的发展格局。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为延安地区的工人再就业、扩大就业群体、增加就业机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其中在延安段实现了延安市面向全国各地多处通铁路,通高速,延安机场的二次修建,在延安市各区县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的道路交通网,促进了城镇与农村的交流与协作。建成了包西铁路复线和火车新站,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的旅客列车。
二、延安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延安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项关系延安市全体市民长远利益的重大任务。因此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任务艰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整个系统谋划布局,加强城乡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为了实现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需要以城乡统筹为主导战略,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增进群众福祉利益为根本要求,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为主要途径,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延安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发展等一些主客观原因,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城乡产业发展结构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其城镇数量却很多、且规模较小、由于城镇的规模差距较大,经济基础也不尽相同,导致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城镇之间也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城乡无法协调发展。
2.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依赖度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延安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这种以能源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也因此导致了延安经济结构发展单一,财政收入对能源资源类依赖性较强,若这些自然能源一旦被挖断、采尽,延安的经济可能会陷入窘境。
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差异较大、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十多年来,延安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于农民住宅建设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适应了农村改革及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需要。这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延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的条件下实现延安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这就要求城乡之间在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方面的要素中需要互相融合,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协调发展。延安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统筹区域,以强扶弱,实现协调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加大,是产生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在延安市的建设结构中,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地域阻隔,差别较大。这就要求延安市在今后的城乡建设中应该以协调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弥补各个县区发展中的不足。由于每个县区的经济發展依托不同,如延长、吴起、志丹等县依靠开采煤炭、石油资源为主要经济来源;洛川、宜川依靠农业种植苹果为主要经济来源;黄龙、黄陵则依靠林业和旅游业发展经济。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延安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为主农业为辅的方式,传统的经济模式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瓶颈。其一,将资源开发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视资源产品的深加工,同时必须加大现有产业的关联度,通过延长产业链,开发资源能源产业带动当地的加工业、制造业、运输业等相关联的产业的崛起。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其二,延安也是一个拥有红色文化的城市,应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以弥补工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由传统的资源开采、农业种植向发展发展红色文化建设、旅游城市逐渐过渡,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在延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各个县区的海拔高度变化大,从而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和各个区域内城乡之间联系不便,城乡之间发展失衡。基础设施是城乡空间联系的纽带,是实现城市资源和生产资料向乡村流动的联系平台和载体。
参考文献:
[1]刘佳勇.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及路径选择-以延安为例[J].陕西教育 2014 .
[2]孟楠、郭俊华《延安市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研究》[J].未来与发展 2014 .
[3]凌耀初.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策略[M].学林出版社.2006.
[4]陈晓华.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
[5]杨荣南,张雪莲.城乡一体化若干问题初探[J].热带地理,1998,(1).
[6]高岩辉,刘科伟,赵西君.从陕北地区面临的问题看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
作者简介:杨娟(1992—)女,陕西咸阳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