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徐闻菠萝滞销问题

2016-07-04肖志威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肖志威

摘 要:广东省徐闻县是我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区,然而今年年初的滞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事件透露出了徐闻菠萝生产模式的落后,通过对当前徐闻菠萝生产现状的分析,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关键词:徐闻菠萝 生鲜农产品 供应链

一、背景介绍

徐闻县是广东省湛江市下辖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全年气温在23.5℃,降水充沛,阳光充足,地形以火山丘陵和火山熔岩的缓坡台地为主,土壤地质气候是非常适合菠萝的种植。因此,徐闻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菠萝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其种植面积也超过了26.8万亩,徐闻也获得了“菠萝的海”美誉。2014年徐闻县仅从事冬季菠萝农产品流通的销售公司就有1400多家,菠萝从业人员21万,占全县人口的1/3,在湛江地区还发展了规模庞大的菠萝加工产业,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菠萝之乡。然而,今年年初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了菠萝的严重滞销,地头收购价格一路暴跌至0.3~0.4元/斤,甚至有些还低于成本价都无人问津,出现了近20年来罕见的严峻形势。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随后,一个名叫“笨鲜生”天猫店铺帮助果农销售滞销菠萝,却导致公司几近倒闭,在生鲜电商助农事件的推动下,徐闻菠萝滞销事件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看似是一件简单的农产品滞销事件实则是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模式的弊端在市场中的充分暴露。

二、滞销的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导致果质下降,直接影响市场需求。菠萝性喜温暖,以年均气温24℃-27℃生长最为适宜,气温在15℃以下就生长缓慢,5℃是受冻的临界温度,而受今年年初广东超级寒潮的影響,菠萝种植区受冻明显,导致菠萝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甜度不够,甚至出现黑心,严重降低了菠萝的口感。从整个消费市场环境来看,经济的不景气,菠萝作为一种可消费可不消费的水果,可替代性很强,在面对品质口感下降的情况下,消费者当然可以选择不购买,一些经销商不惜不要定金也不收购,自然导致了市场需求的下滑。

2.果农生产的盲目性,导致菠萝过度扎堆上市。徐闻菠萝主要以巴厘为主,一般是在4-9月种植,集中种植于7-9月,第二年2-4月菠萝上市,清明节前后是菠萝收获旺季,根据往年行情,清明假期是一年中价格最高的时段。因此。农民受到利益的驱动都纷纷调整菠萝种植的时期,或者调整催花时间成熟期,改变菠萝的上市时间,希望能在价格最高的时段收果,于是导致了菠萝扎堆上市,在没有稳定和强大的流通渠道下,加之北方市场多阴雨,消费市场天气多变,消费力低迷,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滞销菠萝,市场难消化困难。

3.营销渠道单一且契约关系不稳定。当前徐闻菠萝销售渠道90%以上是靠外来客商地头。这些外来客商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一旦出现这种供大于求情形时,果农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能以更低价格销售出去,收购商恶意降低收购价格、挑剔果质,这就使得双方交易关系恶化,不利于长期合作契约关系的形成,并陷入恶性循环状态,一旦遇上自然和市场不确定状况时,农产品滞销和天价的事件就会频频爆发。

4.没有形成专业高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曲界镇龙门村调查发现,该村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为散户种植,单个农户由于市场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在市场交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产品交易市场上,单个农户由于产量有限,对需求方的议价能力不足,同时独自销售产品也会增加销售成本,不利于实现规模效益。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对菠萝生产质量进行有效监控,质量安全难以有效保障,难以形成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菠萝自身溢价有限。

5.国际市场的挑战。国际菠萝市场的挑战也是滞销重要原因。东南亚国家菠萝种植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有利于形成了规模经济,在生产成本上,徐闻菠萝种植成本大约是0.8元/千克,而东南亚国家通常更低。其次,东南亚国家菠萝品质好,耐储运,有代表性的就是菲律宾的“金都乐”菠萝,不仅品相好还保鲜期长,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最后,就是受零关税的影响,使得进口菠萝在价格上更具竞争优势。

三、优化措施

1.调整产品结构。调查发现当前徐闻菠萝主要以巴厘品种为主,种植比例高达95%以上,巴厘品种成熟期快、易腐烂、保质期短、不耐运输等特质大大降低了菠萝的销售半径,加上果农集中种植极易导致局部市场的短期饱和。在今后的种植中应增加品种的多样化,将高品质、耐储运品种与普通品种搭配种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其次,调整种植时间,错峰上市,既保证市场的稳定供给又防止集中上市。

2.加强农民专业建设,提升竞争力。自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法》实施以来,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增长,但许多合作社都只空有其名,只有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联合道路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与收购商平等的交易地位,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户的利益。另一方面,对大型零售终端商而言,与合作社进行对接不仅可以降低收购方的交易成本,也能为货物的稳定供给提供保障,“笨鲜生”天猫生鲜店一个关键性失误就是与单个农户进行对接,农户的小农意识强,缺乏长远市场眼光,一旦市场价格出现上涨,在没有合作社的约束下,不履约现象就可能频发。

3.创新生鲜农产品物流经营模式。徐闻菠萝销售95%以上是通过收购商地头或村口收购站点进行收购,再通过批发市场进行流通,整个供应链如下图示:

此类供应链的上下环节彼此间是一种短暂的交易行为,环节之间联接不紧密,供应链不稳定。此外由于参与主体众多且分散,交易信息杂乱,传递容易失真,对产品品质监管也比较困难,各方利益、信息获取谈判能力的差异,导致整个供应链集成程度低下。在今后的发展中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必将成为主流,连锁超市通过从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减少了流通环节保证了产品的鲜活性,并且也符合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对于高品质、高品牌的的菠萝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流通,但需要注意的是生鲜电商适用于产品附加值高、单位重量价格高的农产品,而徐闻菠萝普菠萝单位重量价格低,适合传统渠道,或者B2B跟传统渠道结合。因此,在今后的流通渠道选择中,要对产品挑拣分级,多种供应链渠道相结合,分散风险。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徐闻菠萝从地头到收购点运输还是广泛采用人力或摩托车等工具,从收购站点到一级批发市场也是以常温车为主,冷链运输率较低。菠萝作为一种热带水果本身不耐储存,加之上市时期温度偏高,常温车运输更加快了菠萝的腐烂速度,极大缩短了菠萝的销售半径,经过批发市场型流通渠道的多级周转装卸使菠萝的损耗率增加,常温运输也降低了菠萝的口感,影响零售终端菠萝的售价。“笨鲜生”生鲜店这次失败经验告诉我们,要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首先要做好从基地源头把控好品质,作为储运的热带水果应在青熟期采摘,采摘太晚容易造成果实腐蚀,而“笨鲜生”由于经验不足,经大量黄熟期果品收购,在品控上这是极大的失误。其次,还要提升包装品质和选择高效的冷链物流,最大程度上降低运输环节的损耗。

5.提升当地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徐闻菠萝在销售中大部分使用了“愚公楼”品牌,并已得到注册。但实际走访调查发现有部分果农对品牌并不知情,说明徐闻菠萝品牌建设还需要加强。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加强,对品牌产品越来越青睐,打造当地特色的品牌也能为产品更好的进入超市和生鲜电商平台创造条件。打造农产品品牌,首先要形成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要更新思想观念,为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发挥其基本职能,为合作社的品牌建设提供有效的扶持、服务和指导。三是要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保证农产品品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孙翀.徐闻菠萝、它制造了中国最美的“菠萝的海”[N].中国地理杂志.2015.(6).

[2]贺国杰.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及优化[J].供应链管理.2014.

[3]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科技.2006.

[4]徐嘉豪.从徐闻菠萝风波看“互联网+农业”[N].光明日报.2016(5).

猜你喜欢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末端配送问题研究
生鲜电商配送模式创新探究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