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6-07-04赵玉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构建

赵玉

摘要:长久以来,全面预算管理的讨论都针对企业。科研单位作为我国事业单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得到预算管理方面的足够关注。科研单位肩负着创新和研发的使命,不断完善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合理利用单位的全部资源是科研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简要阐述,找出科研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研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对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策略。

关键词:科研单位 全面预算管理 体系 构建

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是企业为财务管理建立预计目标,通过日常的控制行为,达到预计目标,并通过预计目标对经营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以预计目标为指引,对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筹调动,控制整个生产经营行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达成其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的全面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由制定预算目标开始,结合企业的过去经营成绩和本期经营目标制订预算计划。通过现代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根据预算目标开展经营活动。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在年度终了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整个预算管理形成循环机制,持续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管理。

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对资源进行最高效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充分节约成本。同时,预算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的量化评价指标,可以及时对经营活动进行价值评定,体现出经营结果,使信息更为直观,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足够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明确责任分工,避免了部门间对责任义务的互相推诿。部门间各司其职,方便管理层的直接控制,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科研事业单位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概念,以预算管理来规范单位的日常活动,帮助科研单位完成内部的治理,实现监督与控制。科研单位应协调人员和机构设置,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采取高效处理措施。

二、科研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预算管理工作作为科研单位的主要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统筹兼顾性质,需要单位全体员工的参与和了解。但大部分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尚未对预算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的认识,重视程度也不够。员工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只是采取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制订预算计划,预算计划的制订不能结合单位的管理要求。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并未参照预算计划而采取控制措施。为了在期末的评价上有好的成绩,单位会在制订预算计划时采取比较保守的评价指标,使执行上更加灵活可操作。在执行中,会为了达到预算目标而改变既有工作计划,这都会造成预算目标的扭曲,效果只停留在文字层面而并未落实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

(二)预算管理制度缺乏

预算管理的概念由企业引入到事业单位,在科研单位中尚属新生事物,各单位并未针对预算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预算在编制过程中采取的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造成各单位的评价指标不一致,不利于单位间的互相比较。在预算执行中,部门间的责任义务并未明确分配,部门也未针对每项工作形成监督机制。在针对各项预算资金进行申请、审批、投入使用、汇报等工作上也没有普遍适用的严格标准。资金的明细科目少,会造成不同项目之间资金的相互挤占,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预算管理执行力差

科研单位和大部分事业单位一样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由上级部门下达任务,下级部门负责具体执行。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员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会导致预算工作大打折扣。另外,为完成任务,科研单位的领导层会把预算管理工作统一分配给单位的财务部门,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负责整个单位的预算管理。而财务管理人员与各部门间没有足够的沟通,使其他部门人员游离于预算管理工作之外,编制的预算计划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未在日常活动利用。预算工作部门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不能及时发现单位在管理上的漏洞,也不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单位的经营状况。

(四)机构设置不科学

科研单位在预算管理上的部门机构设置并未符合标准。有的单位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设置了预算管理部门,而部门人员都是通过临时方式从各部门抽调,只把名单上报到主管单位,但人员并未到位。有的单位虽建立了预算管理部门,但部门的人员皆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岗位间回避制度。这些在机构设置上的漏洞会导致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不能科学公正地反映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效果,部门间缺乏监督,预算管理部门的控制效果没有达到。

(五)信息沟通不及时

科研单位的工作主力都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上,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少,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交流的障碍会阻碍各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在预算计划编制之前,各部门不能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向预算管理部门汇报,预算管理部门对全单位的经营细节不够了解,编制出来的预算计划不能达到部门的工作需求。另外,在预算计划的执行中,没有在计划通过后召开单位的预算管理会议,把预算计划向全单位员工进行宣讲与普及,使各部门对预算的规定并不了解。

三、科研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经费合理化使用的需要

科研单位的经费大部分都投入到科学技术的研究上,每一笔资金的投入都关乎着我国科学事业的成果。在科研单位内部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单位为每一个科研项目给予合理的资金投入,并实时监督项目的进行阶段和资金的投入效果。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使资金的协调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限定。保证经费的合理化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科研单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保证科研成果的需要

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会根据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规划而制订预算计划。预算计划编制之前会经历各部门项目方案的汇总,本级领导的批准和上级单位的审核。经过层层把关后,形成一个符合单位本身发展需求也符合国家科研进程的需要的预算计划。预算计划执行的过程也是对我国科研事业目标落实的过程,严谨而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科研成果的顺利研发,并能投入到科研事业中。

四、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意识

强化意识,科研单位要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并且形成长效机制。科研单位要由一把手带头加强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在单位内部构建预算管理环境。加强对科研单位一把手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让单位的负责人可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了解。要实现开展对单位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可以分批分期进行,做到全员参与。预算部门间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由单位党组组织召开预算管理动员会议,启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相关指标和流程的制定。要将制定好的预算管理制度印制成宣传册,分发给单位人员。保证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将预算管理工作常态化,成为日常工作的主流。

(二)强化制度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关于科研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行业内的普适性参照标准,由各级主管部门负责本体系各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定期监督。科研单位应结合最新的预算管理规范,建立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审批制度和授权制度,形成互相监督和牵制的管理模式。在预算的执行上,制定严格的标准,保证各部门坚决执行。

(三)细化预算编制

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一定要细化,一般要以项目为单位。预算管理指标要涵盖项目进行的全部流程,并且指标要下设明细标准。防止不同项目或同一项目不同板块间数据的混乱使用。根据重要程度,对每一个指标设置一定的权重,方便对整个项目进行打分。制订细化预算计划也利于部门或项目间责任的分工,让管理更为方便。

(四)建立信息平台

科研单位应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使预算管理制度指标可以适用于单位的各部门。科研单位应在年度初期召开部门领导会议,商讨本年度预算管理指标调整方案,沟通各部门年度重大工作情况,对单位整体工作进行预测。在各部门抽调代表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协调小组,负责传达内部工作部署。代表人员同时要为部门的预算管理落实情况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要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完善单位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信息平台,要求各部门按时上报一定期间的工作数据,便于管理人员了解部门工作情况,并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宇强.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障碍与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0(9).

[2]杨静波.探讨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3(5).

[3]苏美莺.论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障碍和对策[J].经济师,2014(3).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构建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