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实现三个转变

2016-07-04赵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实现转变新课程

赵娅

摘 要: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从过去的《大纲》到现在的《课标》,老师们转过弯来了么?

关键词:新课程;实现;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22-01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从过去的《大纲》到现在的《课标》,老师们转过弯来了么?

得过且过,不愿转,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50岁左右的老教师。他们认为自已年龄大了,视力下降,耳朵背,脑子反应慢,接受新鲜东西迟钝。再者,离退休不远了,凭老资格,得过且过,混到退休。所以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涌到面前时,仍然无动于衷。

瞻前顾后,不敢转 这一表象,集中在35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群。他们接受了一些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主观上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但缺乏系统的理念素养,缺乏集体团队的合作帮扶和专业引领,教学中的困惑或疑难难于寻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经验缺席,不会转 这主要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满怀投身课程改革的一腔热血,在教学中也试着实践新课程目标,但教学实践经验缺位,教学技能不臻成熟,教学过程处于摸索阶段。转向周期长,进入角色慢,等转过身来,又耽误几届学生了。

诚然,转身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有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笃定和信念。

一、认识转弯

以“教”为中心,教学以“书”为本,教学的实质是教书,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备课是备“书”——挖掘吃透教材,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上课是讲“书”——教师讲述教材内容,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评课是评“教”,或评“讲”,主要看教师讲得是否清楚、明白。评价学生,就是看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是否全部掌握了,看学生的分数成绩。学校评价教师,也是看学生的分数成绩。

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不是课程的全部,更不能把课程实施简约为“教书”。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参与课程编制,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制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而不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

二、方式转向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在学习时采用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记忆教师讲授的固定知识而不去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自已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的学习模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它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些课程类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编制的过程来展开,这样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对话,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三、评价转型

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的心灵,学校把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目标,唯分数论,使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平时加班加点上课、假期补课锁定了学生的快乐思维。唯分数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应有的爱好、健康被打压,学生自感“生活没有什么意思”。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生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综合评价。因此,高考制度还将包括综合测评。目前,有的省份把学生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或者把综合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这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可实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检查的目的和学科特点的不同,考试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然而,现在的考试大多限于笔试这样的单一模式,并且重闭卷,轻开卷;重书面,轻操作;重分数,轻智能。导致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动手能力差,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代之以多种方式的考试,即笔试、口试、特定情境与行为评价、日常观察评价、操作考试等并行并重。

笔试有开卷和闭卷之分,闭卷考试着重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开卷考试能够检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有助于检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理解的深刻性、语言的畅通性。操作考试则适用于检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总之,方式不同,特点不同,考试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五、适当地控制考试的次数

就目前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强调考试的次数尤其重要。现在仍有一些中小学,特别的学校的毕业班,考试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为应付考试,教师弄来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做,让学生背,学生沉溺于题海无边的困境中,自习时间延长,补课时间增多,品德教育削弱,社会实践取消。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考试的次数,以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

控制考试次数,第一,能使教师精心设计试题,学生充分作好考试的准备,避免师生匆忙应付,从而提高考试的质量,发挥考试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在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自觉调整努力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能把学习从频繁的考试中解脱出来,把压缩的时间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实现转变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