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
2016-07-04辛燕
辛燕
摘 要:在练习课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新授课时,又该如何体现分层教学,分组指导呢?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新授课;分层教学;分组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60-01
在练习课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分层教学、分组指导也体现的较为突出,更易操作。那么,在新授课时,又该如何体现分层教学,分组指导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注重知识迁移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先天就有好奇心,具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性。教师在导入新课前一定要为新授课做好铺垫,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我很棒”、 “我能行”的心态,然后利用孩子“好奇”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新课导入时,是在学生原有“厘米和米”的基础上,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让学生先复习“厘米和米的认识”,再现表象,并能准确用手势表示出来。接下来组织活动促成知识迁移,巧妙的出示设计好计划的一组复习题,如下;
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l、大树高约12( )
2、一只铅笔大约长18( )
3、千枚一元碉币大约厚2( )
前两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但第3题学生在讨论时便出现了争执,主要是部分学生主张用“厘米”做单位,而另一些预习过的学生则主张用“毫米”做单位,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通常教师这时会加以小结,给以肯定或是否定,随后便导入新课了。其实这个时候正址进行“分层”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争执中,再矛盾中,学生的好奇心才会膨胀,而此时的注意力也最为集中,求知的欲望也更为迫切,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急于解决这个问题。想像一下,在一场争执过后,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犹如将一块石头投入宁静的湖水中,顿时激起片片涟漪。而一波过后一波又起,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又会站起来反驳,这又是一个小小的争论的开始。双方又各抒己见,其余持不同观念的学生也可互相帮助,发表见解。在这场争执中,优等生逐步脱颖而出,把自己已会的后继性例题讲述给别人听,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优等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而且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我们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他连举手都没顾上就站了起来,说:“老师,一元的硬币太一一薄了!不能再用厘米做单位,一厘米有手指那么宽,怎么能行呢?就要用比厘米还一一小的单位:毫米。”这个孩子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着,有了他的这一番讲述,其余40%的中上或中等生也就对毫米有了初步了解,他的讲解要比教师的讲解更易让孩子接受。至于后进生当然不能放弃,这时教师再根据孩子的汇报加以小结:“对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这样给后进生一个补差的机会,又给优等生一个全面了解的机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很轻松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了新课。
二、教学新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分组合作
通过在新授课堂中实施分层数学,分组指导,我的学生对数学有了极高的学高的兴趣。我想有了孩子们的信心和希望,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