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6-07-04王瑞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黑龙江省农业

王瑞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王瑞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 要]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它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农产品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依靠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严重地忽视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黑龙江省如果按照这样的生产模式继续进行农业生产,就会阻碍未来的农业发展。因此,为了黑龙江省能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效平衡,笔者提出农业循环经济这一发展的新思路是目前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黑龙江省

1 黑龙江省循环农业经济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获得高额的产出,不断地使用高水、高化肥;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业灌溉水利用为30%,而化肥的使用量确高居世界榜首,达到了430亿千克。资源的环境友好型与经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年来,我国已把发展循环农业提上日程,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循环型农业体系,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做好监管,保证生产过程的清洁,使产业链实现循环发展,最终使循环生产中产生的废料能够合理利用。这些都为黑龙江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提供了条件。

1.2研究目的

通过对循环农业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现状,笔者发现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可再生资源被破坏,环境污染情况形势严峻,土地肥力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更要通过走农业循环经济这条道路来调节经济与环境资源这一矛盾,并通过循环农业经济来推动全省农业平稳发展。

1.3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现状分析,分析黑龙江循环农业发展程度和阶段,为研究黑龙江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打好基础。首先,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能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其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观点、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要求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从粗放经营到集约谋划、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凭借“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来综合利用和开拓资源,这些都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增加农村就业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最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是对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改革,深入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旅游农业,体现其整体性特征,促进资源的高效和持续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

2.1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比其他地区含量高。近50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一直离不开黑土壤的利用,但是在利用黑土壤的同时,人们为了追求粮食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自身的肥力下降。自“十二五”以来,作物种植面积、化肥用量都在增加,但其增长率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循环农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有关农业部门对农民进行“循环型”经济的宣传和教育培训,使农民能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利用农业科技对废物进行处理,比如:用有机肥料代替农药化肥,从而降低肥料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

2.2农业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

2.2.1各种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农民在收获作物后,各种秸秆还可以回收,可以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饲料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在黑龙省秸秆综合利用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秸秆就地还田。黑龙江省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玉米秸秆的总体数量逐年增加,玉米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丰富有机物也可以进入土壤,增加黑土肥力,提高土地产量,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秸秆深加工成饲料。大多数农作物秸秆可以直接喂牲畜,也可以通过处理如破碎或微生物发酵来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第三,燃烧供热。大多数的黑龙江省农村秸秆用作柴火燃烧,这是一个传统的处理的模式。第四,转化为甲烷。将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液可以养鱼也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沼气还可以为农民提供能源的生活。黑龙江省应该大力建设沼气项目,开发利用沼气。用沼气代替煤来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农民可以节省生产成本,因为沼气是通过作物秸秆和其他废物发酵得到的,价格低于煤气价格。此外,沼气是清洁能源,它通过甲烷燃烧排放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减少,沼气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从而保护原始生态景观。

2.2.2家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情况

大量的元素(如氮、磷、钾)和有机质存在于家禽粪便中,这些牲畜粪一般由农民收集后堆积在阳光下暴晒,使其干燥,从而便于存储。粪便经过这样的处理,虽然简单,但能最大保留肥力,有利于作物生长,还能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当前看来,年生产的家禽粪量黑龙江省是比较高的,牲畜粪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如果通过一定的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应用于作物,将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但随着黑龙江农业的扩张,大量的牲畜粪便等待处理,这种情况将给畜牧业扩张带来更为明显的影响。畜牧业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来源问题,通过创新技术,将废物处理成固体燃料,代替煤,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能源。

2.3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2.3.1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模式

废物多级利用模式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再回收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农作物秸秆材料加工成饲料或沼气,牲畜和家禽的粪便降解成为有机肥料或者沼气,例如,黑龙江双城市杏山,通过使用废物资源转换技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综合利用,再如,通过让秸秆直接返田,利用土壤昆虫还田等技术手段形成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养分平衡。通过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和二次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户生活提供清洁的能源。

2.3.2农业生态园区模式

生态农业的主体是发展循环经济,在环保、节能、节省资源的状态下进行农业生产,有机组合成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公园。由于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有大型畜牧业,农业生态区将与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效聚集,使企业之间的资源回收,或通过科技创新使废物成为其他企业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生产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清洁、高效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 阻碍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原因

“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为了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建设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绿色农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业能耗降低,农民增收,农业产值稳定增长。但由于黑龙江循环农业的意识淡薄,自然资源及废弃物利用率低,农业发展形式还没从根本上转变。

3.1发展循环农业的意识淡薄

循环经济是新生的经济形态,把这种经济形态的思想运用于农业生产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黑龙江虽然也出现了循环农业产业,但大多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撑下完成的,广大农民群众没有学习和开展循环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意识障碍使循环农业不能顺利发展。

3.2自然资源及废弃物利用率低

农业废弃物回收可以创造效益,但由于缺乏技术发明及推广,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很低,如秸秆回收利用率仅为40%,而且大部分的秸秆直接燃烧,导致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自由放养的牲畜的排泄物,农民没有回收,这就会导致农村环境的恶化、水的污染。传统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形成一个封闭的链,缺乏标准化生产,难以适应农业的需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较低。

4 黑龙江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4.1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政府是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应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循环经济进行宣传。首先,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和其他途径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在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把农业循环试点园区成功的例子引入黑龙江省,让农民意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带来的实惠。其次,扩大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传播,实现成本的节约,让人们体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好处,改变人们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从而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引导

在这个阶段应大力完善法规体系,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规范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充分利用垃圾、废气,并加强执法和监督,以确保循环经济的良性运行。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改善和更新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则,并使其更接近国际惯例,符合现代环保的需要,提高保护标准。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创建一支强大、高素质的生态建设执法队伍,利用法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黑龙江省的政策体系,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以农业生产作为重要支撑的黑龙江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目标。因此,应立足黑龙江省的基础优势,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4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2004(11).

[3]周颖,尹昌斌,张继承.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2).

[4]冯志俊.循环经济导论[J].经济研究资料,2005(6).

[5]黑龙江统计局.2012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6]MJ Dover,LM Talbot.To Feed the Earth:Agro-Eeolo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Washington,DC:World Resourees Institute,1987.

[7]夏蕾,马友华,栗敬东,等.构建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6).

[8]Joy Ogaji.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he UK[J].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5(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01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152-02

[收稿日期]2016-05-20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黑龙江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