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浅探
2016-07-04黄珍
黄珍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师生交流 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77-01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量大题多等弊端,导致学生长期处于机械重复的学习状态,逐渐丧失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转变思想,打破“题海”训练的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借助作业布置营造良好氛围,架设师生交流的桥梁,促进学生理解探究。
一、结合学情,准确定位,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之所以会出现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不够清楚,不知学生具备了哪些技能,推测不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更不知道学生的发展潜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精准定位,放下姿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设计作业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两点的距离后,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点距离知识、数轴知识以及绝对值意义等,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就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作答:①如果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5,那么a,b间的距离是多少?②如果点c,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m和n(m>0,n<0),那么c,d间的距离是多少?③自主设计类似的问题并解决。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掌握知识要点,实现思维发散。又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时,笔者为了充分考查学生的能力,并且培养其转化、化归思想,设计了如下作业:小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2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20米,又向左转40°……一直这样走下去,问: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多少米?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抓住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作业的价值。
此外,我们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其思维的开放性,设计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假设、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释放自我。
二、注重层次,以生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初中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如果采取统一化教学,不仅达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而且会产生分化,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尊重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在分层的基础上丰富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促进整体的提升。
本班学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通常都是基础差、习惯差,程度普通的学生大都学习态度好,但是基础一般,程度较好的学生是从普通学发展来的,不仅学习态度好,而且基础扎实。因此,在设计作业时,笔者根据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进行设计,实施针对性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先让其在校内完成基础练习,进行面批,适当开展“一对一”训练,然后回家再完成巩固作业,加深知识印象。对于普通学生,先让其完成配套作业,经老师批改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训练。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侧重思考作业的布置,让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现能力的拓展。这样设计作业,促进了个体发展,实现了整体提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回归生活,加强应用,引导学生联系思考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经常性地回归生活,设计应用性作业,让其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实际展开思考,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灵活运用,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在教学平均数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九年级某班有50名学生,班委要在班级里调查,记录5名同学在一周内买零食所花费用(单位:元),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请你估一估一周内该班全体同学买零食的费用;②假如该年级有8个班级,平均每班50人,估一估一学期内(按20周计算)该年级用于吃零食的费用;③分析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感想?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运算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有所体会,实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现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总之,优化作业设计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改善教法,还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具体实施时,教师要将作业设计当作一种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增添一些趣味。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