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要重视教材文本的范例引导

2016-07-04冷永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

冷永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 范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46-02

当今语文教学注重打造开放式课堂,教师讲究把“语文”放到社会大环境中,而忽略了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对教材的运用,致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教材是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而编排,是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效渠道,教师只有重视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词句,学习文体特点,积累文本写作知识运用于写作表达。

一、细酌文本用词,积累语言资源

语言的积累需要深入理解文章词句,领会文本遣词用句的艺术性。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经典,现代文的遣词造句同样讲究“炼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研究文章的用词炼句,理解词句表达的丰富内涵。有的文章主题思想集中于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文眼”,有的文章围绕一个句子展开,这个句子被称为“主旨句”。对于高度浓缩文意的词句,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斟酌细品、挖掘深意,从描写生动传神的词句中得到更多启发。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巧妙,“绿”字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既包含了形容词的意蕴,又含有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师指导学生由此模仿诗句说句子,他们只要能够说出含有形容词用作动词的句子即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起来,真正实现了词语学习的内化,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其中描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一系列动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探、攀、缩、微倾”体现父亲穿过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学生要明确对人物的描写方式,赋予这些动词更多的情感内涵,以便积累运用。可见,教材所选课文有很多经典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运用,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点,或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实践,学会赏读文本用辞之妙,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共赏文本插图,捕捉丰富资源

初中教材插图多用素描添上几笔,但是简单的图片并非为了装饰,其中蕴含着更多语言无法表达的内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本插图关注较少,教师和学生大都把精力放在文本内容的阅读分析上,忽略了插图的作用。教师在学习新课时,应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直观形象的图画中感受“不可言传”的情感意蕴,学生配合观察插图则更容易理解文本内涵。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插图,画的是一个矮胖的农村妇女形象,她胖胖的脸上堆满了慈祥的笑,“阿长”跟前是抱着“三哼经”乐在其中的“小少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体会插图中两个人物的微妙关系,“阿长”有着像母亲一样的满足微笑。《背影》中的插图是“父亲”艰难攀月台的形象,学生一边看图,一边阅读文中对父亲动作的描写,深切体会父亲过月台买橘子的艰难,很容易理解父亲的拳拳爱子之情。场面景色的插图则是为了渲染文章描写的感情基调。如《孤独之旅》的插图“杜小康”是一个非常落魄的少年,嘴里叼着一根芦苇草,神情忧郁地坐在小木舟上,出神地看着在水里自由浮动的几只鸭子,表现出其内心的孤独无助。可见,教材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从简单几笔体会文章语言文字传达的主旨含义,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欣赏学习中总结规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会有意识地借助插图理解文意。

三、关注文体特点,总结写作规律

随着接受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接触到一些说明文,如八年级教材《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从题目就可以确定说明对象,然后根据教师讲解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这类描写建筑的说明文,大多运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像《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则运用了逻辑顺序。九年级则要重点学习议论文,教师要从论点、论据、论证着手总结,分析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用教材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在学习文章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文章的文体,强调文体特点以及阅读的重点。记叙文的阅读则要把握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相应的信息筛选出来,掌握文章大意。说明文要首先确定说明对象,分析文中所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总结出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学生还要学会掌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并能够针对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议论文的阅读则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从论证方法入手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结论;小说的阅读则要从分析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具体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根据每种文体的特点,教师要以教材课文为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运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首先确定文章的文体,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摄取文章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教材中每篇文章的阅读学习都是对文体规律的强化,学生只有充分利用课内教材,才能有效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四、梳理谋篇思路,分析学习借鉴

结构布局是一篇文章的支撑,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就可以整体掌握文章思路,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材中的文章作为例文选编,在谋篇思路方面具有典型性,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之后,还要分析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借鉴文章布局技巧运用于写作表达。教师通常只注重文章内容的分析讲解,忽略了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提取文章的“纲”,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在梳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整体把握能力,有利于提纲挈领地理解文意。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整篇文章围绕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展开,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美,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美。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中心句,加深对苏州园林“美”的体会。《背影》一课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利用“背影”把与父亲相关的事件串联起来,自然流畅地表达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学生在阅读时找出这四次背影的描写,与题目相联系就可以整体把握文章。教材课文按照统一主题编排单元,文章选材、结构安排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断学习积累中提高对文章的把握能力。

教材文章包含丰富的技巧信息,教师要重视对教材文本的利用,充分挖掘教材文本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归纳总结写作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表达能力。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