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入MSCI,没什么
2016-07-02葛丰
葛丰
国际指数公司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6月15日凌晨宣布A股未获准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
对此结果,不必大惊小怪。市场参与者应以平常心待之,原因在于:
首先,短期来看,无论是否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资金面情况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因为按照事前估算,A股因为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而获得的境外资金流入不会超过165亿美元,这一规模仅相当于A股总市值的0.2%左右。
其次,长期来看,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因为目前A股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同时更是世界第一大新兴市场,A股总市值占全球股票总市值的比重已经高达10%左右,交易额占全球股市总交易额的比重更是高达25%左右,而且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还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因此无论就存量或是增量而言,任何不包含A股市场的新兴市场指数(甚至是全球市场指数)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排除MSCI因素单独来看A股市场,其“新兴加转轨”基本特征并不会因为是否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而很快发生质的改变。事实上,此前关于A股能否在今年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争议颇大,分歧点无非在于一方更多地看到了A股市场国际化、市场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另一方则更多地看到了A股市场体制机制与市场结构、运行逻辑等诸多要素还有待完善。而这种行进间的两面性,在任何市场中都不可能仅仅因外力介入而轻易摆脱。譬如同处亚洲的韩国股市与中国台湾股市,虽然早在1992年与1996年就已先后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但两者迄今均仍处于散户主导的非成熟状况。
当然,以平常心对待MSCI,并不意味着视其为虚无。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不断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学习、适应国际规则并逐渐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中国内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改革过程与发展过程。
A股市场监管者清楚无误地体现出了对上述经验的尊重与理解。例证如起自2014年3月,MSCI发布纳入A股计划路线图事宜以来,中国内地已经在资本市场开放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启动并且优化沪港通机制、对QFII和RQFII所得税政策予以明确、放宽单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上限并简化额度审批管理、就“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发布指引、明确 “证券权益拥有人”概念在法律体系中的有效性,等等。
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事物发展一般原理,还是A股建设具体实践来看,类似以上所举实实在在的改进,才是A股市场发展之本,而诸如是否被纳入MSCI指数等外因,终究是第二位的。成熟、理性的市场参与者,理当对此持正确认知与恰当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