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016-07-02陈诗慧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广东省影响因素评价

陈诗慧

摘 要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创业教育绩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通过对影响创业教育绩效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进行梳理,提出了创业教育氛围、创业支撑体系、创业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力量对创业教育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综合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广东省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及创业氛围对创业教育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的影响最为显著;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对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评价;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0-0027-07

一、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教育[1]。通过对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掌握创办企业所需的心理意识、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创业的几率。目前,在高校内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球高校寻求发展的路径。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有机整合[2]。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并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上取得成功,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教育的诸多领域进行研究,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外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趋于成熟,国内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关于创业教育绩效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在CNKI以创业教育为检索词,检索了1992—2015年间我国创业教育相关论文,其中期刊论文有9472篇,硕士论文有338篇,博士论文有13篇,但绝大部分文章都是以探讨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问题和对策为研究对象,仅有14篇关于创业教育绩效的文章。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关于创业教育的文献大多数都是对于创业教育的定性研究,关于创业教育绩效的文献较少。对此,本文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为出发点,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假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创业教育绩效不仅要受到高校内部教学水平和课程体系的影响,更是与校外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氛围密不可分。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达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高校设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整体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分别受到创业支撑体系、创业课程、创业师资、创业氛围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对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资金等问题可以通过支撑体系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种技能的掌握受到创业课程的影响;创业师资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是创业教育活动综合效果的反映,是对创业教育活动的业绩、效率和效果的概括[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研究不仅关注人力资本量的多少,更关注人力资本质的提升,人力资本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力资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创业教育绩效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办企业愿望及其创业知识构成三个方面[4]。对此,本文将创业教育绩效分为三大维度,分别为创新意识、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愿望。

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创业支撑体系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2: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3: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4:创业课程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5:创业课程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6:创业课程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7:创业师资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8:创业师资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9:创业师资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10:创业氛围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11:创业氛围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12:创业氛围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描述统计

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15所本科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三、大四本科生以及专科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覆盖到理工、经管、文史等专业。在本次调查中之所以没有选择大一、大二的学生群体作为调查主体,主要是考虑到其对学校的情况还不太熟悉、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高,调查结果不具备代表性。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描述。设置这部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具有广泛的覆盖面,从而使调查数据具有最大限度的随机性,主要包括性别、专业背景、学习成绩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四部分。本课题组团队于2015年11月向广东省15所本、专科高校按照学科门类随机发放657份调查问卷(包含235份纸质问卷和422份网络问卷),实际收回问卷581份,回收率达到88.43%;其中有效问卷453份,回收有效率达到77.97%;从有效问卷的性别比来看,男生占54.72%,女生占45.28%;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三的比例为39.45%,大四的比例为60.55%;从受访者的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类占35.92%,经管类占32.3%,文史类占21.52%,其他占10.26%。

(二)问卷量表选择

根据理论假设,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创业教育绩效的四大影响因素。为探讨因素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开发了不同的创业教育影响因素量表。余瑞玲(2006)基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设计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了Cronbathα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在测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氛围、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方面都有较好的属性[5]。季丹(2010)借鉴Fogel和Gnyawall提出的五维度模型,认为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教育绩效有深刻影响,创业支撑体系分为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外部设施支持等维度,并且各维度有更详细的子维度[6]。欧阳斌(2012)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师资力量、创业环境、学生个体素质、创业绩效反馈、教育成本等六个指标[7]。王绍让(2014)对大学生社会网络、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其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8]。张婧(2015)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资源特征、创业战略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资源特征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资源通过影响创业战略这个中介变量来体现,创业资源影响并决定着创业企业所采取的创业战略[9]。

由于本文研究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因素,因而并没有借鉴细分后的子维度,而是直接从政府优惠政策、金融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和外部设施支持这四个方面来体现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该量表共包括4个题项。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都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创业教育绩效的内容题项时,笔者根据创业教育的开展目标和教育绩效特点,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分为创新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愿望这3个题项,以期对创业教育绩效进行客观研究,设计了如下量表,见表1。对量表测量的每个条目都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进行程度评价,其中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不符合、5表示不符合。

四、实证研究

(一)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采用SPSS20.0对文中所涉及的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可靠性验证。

首先,对公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用Cronbathα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根据描述了变量一致性验证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因子的Cronbathα值达到了0.755,表明本次调研测度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因素、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维度内部和变量总体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调研数据可信度较强。继信度分析后,利用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确定调研数据的结果和试图测量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即效度如何,是否适合接下来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708,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63.876,相应的概率接近0。在显著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水平a,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可以认为相关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别。

由此可见,本研究是通过了因子分析前提条件的检测,符合因子分析常用的KMO度量标准,因此,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来探索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子,找到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统计结果,提炼的4个因子可以解释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要素百分比为85.526%,现将因子分析后得出的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

第一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大学科技园、实验基地等创业园区建设情况良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非常完善,创业基金、银行贷款等金融支持体系到位和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程度高。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74、0.610、0.692和0.557,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第二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高校开展创业知识核心课程、高校开设创业知识人文教育、高校经常举办创业教育培训讲座和高校举办挑战杯等创业实践大赛。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59、0.581、0.758和0.631,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个因子含5个题项,分别是高校内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高校内经常聘请创业企业导师来校讲课、高校将创业课程列为必选科目并纳入学分、高校自行开发适合我国的创业课程专门教材和高校重视对创业课程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估。其因子负荷分别是0.696、0.590、0.679、0.782和0.700,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师资。

第四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创业文化的宣传很到位、社会大众认可并支持大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创业、学生家长支持子女参与创业相关活动并创业、国家和地方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02、0.743、0.635、0.644,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氛围。

(二)相关分析

为研究创业教育绩效和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Pearson方法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创业支撑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新意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2**,P<0.01;创业课程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新意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8**,P<0.01;创业师资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新意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39*,P<0.05;而创业氛围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创新意识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创业愿望的因子中,相关度最高的是创业支撑体系因子,其次是创业课程体系因子和创业师资因子。

创业课程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知识掌握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3**,P<0.01;创业师资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知识掌握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6**,P<0.01,而创业支撑体系、创业氛围这两个影响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创业知识掌握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创业知识掌握因子中,相关度最高的是创业课程体系因子,其次是创业师资因子。

创业支撑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愿望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0**,P<0.01;创业课程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愿望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9**,P<0.01;创业氛围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愿望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1*,P<0.05;而创业教育师资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愿望相关性不显著。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创业愿望因子中,相关度最高的是创业支撑体系因子,其次是创业课程体系因子和创业氛围因子。

通过相关分析可见,创业教育绩效的四个影响因子与创业教育绩效有显著相关性,相关度最高的是创业课程,其次为创业支撑体系、创业师资、创业氛围。因此假设H1、H3、H4、H5、H6、H7、H8、H12都得到支持。相关分析可以验证4个影响因子与创业教育绩效间的关系密切,但却不能说明两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回归分析进行验证。

(三)回归分析

1.创新意识回归分析

表2回归系数表中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课程”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而另外一个变量“创业教育师资”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小于0.05,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比较显著,但相对前两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弱。

在表2中,剔除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9,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1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新意识=0.522*创业教育支撑体系+0.218*创业教育课程+0.139*创业教育师资

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4个因子中有3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然后分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说明这3个变量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回归效果显著,并且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创新意识的贡献最大,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创业教育氛围这个因子变量相对其他三个变量而言,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并印证了相关分析的结果(创业氛围对创新意识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1、H4、H7支持,H10不支持。

2.创业知识掌握回归分析

表4中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师资”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

在表4中,剔除变量中有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1,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3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0.56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0.326*创业教育师资

据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4个因子中有2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然后是创业教育师资,说明这2个变量与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掌握的回归效果显著,其中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贡献最大。同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教育氛围这两个变量相对其他两个变量而言,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对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验证了相关分析中的结果,因此,这两个因子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5、H8支持,H2、H11不支持。

3.创业愿望回归分析

表6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课程”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而另外一个变量“创业教育氛围”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小于0.05,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比较显著,但相对前两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弱。

在表7中,剔除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5,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5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业愿望=0.470*创业教育支撑体系+0.359*创业教育课程+0.141*创业教育氛围

由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愿望的4个因子中有3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然后分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氛围,说明这3个变量与大学生创业愿望的回归效果显著,且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大学生创业愿望的贡献最大。同时,回归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分析一致,显示创业教育师资相对其他三个变量而言,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3、H6、H12支持,H9不支持。

(四)假设检验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整理汇总见8。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的影响最为显著;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对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可见,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愿望和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而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创业综合素质状况,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的内外部支撑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实证调查过程当中发现,不同地区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对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创业支撑体系。一是可以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利用校企合作项目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扶持;二是制定具有执行力的法规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政策,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三是提高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建立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之间的互通协作,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创业教育专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当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非职业、临时性特征明显,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短板所在。对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匹配、知识结构互补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加快推进职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提高专职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在加强引进创业教育师资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对现有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以提高其创业实践指导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另一方面,加大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离不开一线创业实践者、创业成功者、创业教育研究者、创业政策制定者等社会专家的参与,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应积极聘请创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管理者及风险投资领域的权威人士等作为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通过定期举办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座谈、创业学术交流、创业教育政策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3.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调查发现,大约有80%的学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会组织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不足的是,由于有些高校功利性较重,仅是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没有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大多被安排到大三、大四毕业班的就业指导课当中,缺乏独立和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改善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独立性、科学性不足的现状,应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首先,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角度来看,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创业特点和现实情况,改变传统课程过度理论化的倾向,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代化。同时,创业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趋势,设置综合课程,建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体系。同时,创业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趋势,设置综合课程,建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从课程改革角度来看,结合原有的重点课程,设定相关课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将创业技能、人际关系、法律相关知识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愿望

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这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然而,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变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属于少数精英分子的“专利”[10]。在这种潜意识影响下,很多学生否定了自身的能力,畏惧创业。事实上,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型人才需要营造良好宽松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一方面,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力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要注意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让社会了解创新创业,熟知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宣传身边成功的创新创业者,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表现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拼搏精神,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举措,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大氛围,扭转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误区,构建一个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参 考 文 献

[1][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周伟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5.

[2]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14-16.

[3]许紫岳,黄胜.基于创业绩效因素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1(6):47-48.

[4]苏海泉,王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考核[J].重庆高教研究,2015(6):33-39.

[5]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6:46.

[6]季丹.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32.

[7]欧阳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72-74.

[8]王绍让.社会网络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J].教育评论,2014(9):84-86.

[9]张婧.大学生创业者要明晰创业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5(7):58-60.

[10]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猜你喜欢

广东省影响因素评价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