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献身特教爱心育残
2016-07-02《工会博览》编辑部
于文献身特教爱心育残
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喜欢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她用超凡的爱守护着这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这群孩子,为他们带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她,就是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
1987年,海淀区教委筹建了辖区内一所公办智障教育学校。低矮的平房,木质的黑板,黄土的操场……因为校舍紧张,孩子们上课、住宿都在一间教室。于文在这样的环境中,加入了特殊教育行列。
从走进智障儿童那天起,就经常有轻视、嘲笑、不理解态度出现在她面前。带着学生走在大街上,人们总是看一眼孩子再看一眼她,于是她就把头抬得高高的,并大声招呼着学生。当听到“傻子”老师带“傻子”学生的话,她就更亲切地和学生站在一起。学生们自从有了年轻的老师,快乐的大队活动开展了起来,组建合唱队、排集体舞、建立团支部……小小的学校热闹起来了,智障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了丰富的校园生活。
九十年代初,对于于文来说,是一段不平常的岁月。那一年,于文怀孕了,早产了,并自此留下了终生不育的遗憾。当大夫看到记录中从怀孕到生产居然没检查过一次,都很惊讶!但她没有告诉大夫她没时间。从那时起,于文成了成百上千个特殊孩子的母亲。
在人们面前,于文永远是那个充满激情、风风火火的样子。但当她望着那一米八的大个子男孩子居然不懂什么是毕业时,她的心紧紧揪起来。明天他就不来学校了,他的哪些能力是学校教给的?他的这些能力又能帮助他多少?走向社会后他能怎么样?她真的不敢往下想,更不忍往下想。于文深深感到,现行的教育不适应智障孩子。她下定决心,改革势在必行。
于文带领教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建立个别教育计划,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适合他自己的教育。在北京“非典”最严重时期,她趁着这个时候学生不上学,组织教师们编写了教材。编写的教材不仅填补了空白,还在全国发行,多个省市培智学校采用。为了让教育属于每个孩子,于文心里不但装着在校的学生,还想着那些不能到学校上学的孩子,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对他们实行“送教上门”。她带领教师们学习康复训练技术,每日坐在地板上搬动着学生,千百次的重复一个动作,连家长都感叹,“老师做到的我们都做不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信心。”
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她的健康,在连续的随班就读指导工作后,她被查出尿蛋白四个加号,大夫让她卧床休息至少一年,但她即使在大量服用激素时还坚持工作。有人说现在不讲究“拼命”工作,于文总是开朗的说:“我不觉得我在拼命,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我就高兴,心里舒服,能治病。”很多人都称赞她有超凡的爱心,但她相信一位特教专家所说的:“什么是爱?爱就是专业”。她常对老师们说:“你要是不专业,你连保姆都不如;你要是专业,你比医生都神圣。”
二十多年风雨兼程,于文以她的坚守与爱心,专业与奉献,书写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不平凡的历程。她把特别的爱给了这群特别的孩子,用行动为特殊儿童创造了一片爱的天空,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光。
入选理由1988年投身培智教育事业,是海淀区从事培智行业最早的教师,事迹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