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2016-07-02邢鸿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邢鸿基

(潮州市湘桥区中医医院骨科,广东 潮州 521000)



·临床实践·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邢鸿基*

(潮州市湘桥区中医医院骨科,广东 潮州 52100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潮州市湘桥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方案,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和80%、(42.1±8.2) d和(56.8±8.6) d、4%和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常规切开复位法好,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腕关节周围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3 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整个骨折中的20%[1],好发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性增高趋势,主要原因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强度降低有关[2-3]。桡骨远端骨折机制复杂,如果治疗不当,会影响患者手腕功能,且老年患者本身多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并发症较多,已成为骨科创伤治疗的难点之一。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骨科就诊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5.5±2.6)岁;均在骨折8 h内入院,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及家庭条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切开复位法。臂丛神经麻醉满意后,取桡掌侧切口,切开皮肤、深筋膜,从掌长肌腱和正中神经之问直达桡骨,将正中神经和桡侧腕屈肌、桡动脉一起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尽量靠近桡侧离断旋前方肌止点,显露桡骨远端。首先整复桡骨干骺端骨折,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保持关节面平整,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复位桡骨干骨折,用2枚克氏针斜向固定。复位后发现有明显骨缺损,植入自体髂骨块予以支撑植骨,使用国产桡骨远端掌侧解剖型钢板固定,如干骺端粉碎严重不能完全用螺钉固定时,复位后由于干骺端无法提供足够强度的骨性支撑,为克服骨折复位的丢失,用自体髂骨块支撑植骨,则保留克氏针,边取针边改用适当直径的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固定。术后常规用石膏托固定患肢4周。术后3 d,行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屈锻炼,4周后开始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腕关节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首先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对局部进行麻醉后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近端助手双手握住上臂远端,肘关节处于屈曲90°位,前臂处于旋前位,远端助手握住腕关节对向牵引5 min,待桡骨骨折嵌插牵开后方可行手法整复。骨折远端桡移者,术者用双手握住骨折近端向桡侧方用力推挤,远端助手在牵引用力的情况下将腕关节向尺侧尽量偏移以纠正骨折桡移和恢复尺倾角;骨折远端背移者,术者用双手握住骨折近端向背侧用力,远端助手在牵引用力的情况下将腕关节向掌侧屈以纠正骨折背移和恢复掌倾角;对于骨折波及关节面者,两助手对向牵引时,术者双手握住骨折处轻轻晃动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复位后患肢在牵引状态下用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然后中立板将前臂固定于中立位,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制动休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完毕后立即复查X线片了解骨位改善情况。若出现骨位不佳者立即需要再次复位,骨位满意后即开始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整复后即可作手指屈伸活动;1周后握拳伸指活动,紧握中立板立柱30 s,休息10 s如此反复进行;2~3周后练习屈肘关节和肩关节活动;4周后骨痂生长,可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并复查X线检查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拆除小夹板。另嘱患者每天坚持慢步行30 min。同时要求患者整复后3、7、11、15、21、28 d定期到医院复查。若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到医院急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优:骨折解剖复位,功能完全恢复且无不良反应及后遗症;良:骨折基本对位,功能恢复良好能应付日常生活和适当运动,肘关节有轻微的屈伸障碍;可:骨折对位较差,关节功能有一定的障碍;差:关节功能障碍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复位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位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2.1±8.2)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8±8.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2%(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折部位处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受到外力或暴力后容易发生骨折。大部分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即可取得较好疗效;部分不稳定骨折则建议采取手术治疗[4],以免手法复位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后再次移位等并发症。

传统治疗以切开骨折部分皮肤等组织暴露出骨折端再行复位,这种复位虽然直观但是对老年患者来说伤害较大[5],切开的过程中会对骨折部位周围的血管、皮肤等软组织造成损失,并且原本碎裂的骨块失去依托发生移位,不利于解剖复位。而手法复位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有效地利用软组织固定复位骨折防止其发生移位,具有优势如下: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安全,对骨折部位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从而不影响骨折处的血运,促进骨折断端愈合;利用小夹板固定可以产生连续的牵引力,避免已经复位成功的骨折断端发生移位,保证一次性复位;小夹板的固定不仅仅是避免断端移位,同时也保证了治疗早期腕关节有一定的活动范围[6-7]。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低,由于其骨折后心理较脆弱,如果再选择有创治疗方案会加剧患者的恐惧和不满[8],对骨折的愈合有一定影响。

本组认为:①手法整复团队相互间的密切配合是前提。手法整复团队首先必须对该类骨折要有深刻的认识,从阅片中分析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方向等,预判整复时用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整复时团队在细节上配合默契,注重减轻患者痛苦,通常都能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②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压垫和夹板是保证。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有松动,骨位是否有变化或移动,及时调整压垫的位置,适当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是保证骨位良好的必要条件,保证骨折断端的良好对合促进骨折愈合。早期功能锻炼是良好促进。③早期功能锻炼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为早期活动可以防止关节粘连,减少肌肉萎缩,提高关节活动度,加强肌肉力量。即使骨位欠理想,通过早期锻炼亦可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④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对骨位改善不理想,应早期手术治疗[9],但对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通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减轻患者创伤痛苦,通过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尽最大可能保留腕关节功能。

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更加有优势,在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观察组l例患者疗效差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复位后不遵医嘱,关节活动度过大,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再次复位后疗效不佳。因此,复位后切不可过度活动,适度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即可[10]。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围定治疗更符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心理,疗效较好,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问,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值得选用。

[1] 夏志坚.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83-184.

[2] 杨 能,何爱咏.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73-75.

[3] 程国杰,吕发明,艾克巴尔,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l8(7):635-640.

[4] 韦克鲁,郭起东.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73-274.

[5] 侯晓峰.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6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461-462.

[6] 马 兰.小夹板外固定腕关节功能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2):128.

[7] 李三忠,刘永红,雷春湘,等.自拟骨折速愈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3):60-61.

[8] 张 伟,胡春明,谷贵山,等.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选择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61-2963.

[9] 尹朝晖.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4):109.

[10] 黄学忠.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14-116.

(本文编辑:张 辉)

Efficacy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plus external splinting in elderly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XingHongji*

(DepartmentofOrthopedics,XiangqiaoDistrictHospital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Chaozhou,Guangdong5210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18028677813@163.c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plus external splinting in elderly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al fracture treated at Xiangqiao District Hospit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aozhou,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January 2015.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50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conven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ing manipulative reduction plus external splinting.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effectiveness of reductio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reductio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90% vs 80%, (42.1±8.2) d vs (56.8±8.6 )d, 4% vs 22%, respectively, in the study group v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anipulative reduction plus external splinting results in better reduction, shorter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open reduc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anipulative reduction; external splint stabilization; elderly;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10.3969/j.issn.1008-1836.2016.03.029

R683.4

A

2095-9664(2016)03-0100-03

2016-02-15)

*通讯作者:Email:18028677813@163.com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