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泉市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6-07-02张立萍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酒泉市种草苜蓿

酒泉市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张立萍

(酒泉市委党校,甘肃 酒泉 735000)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区域东西长680 km,南北宽 550 km,总面积19.12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酒泉市下辖7个县(市、区),64个农村乡镇,总人口110.83万人。耕地面积16.7万hm2, 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73%,森林5.4万hm2,宜农宜林荒地万31.8万hm2。天然草原531.22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7.9%,其中可利用草原469.16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88.32%。酒泉市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3033.4~3316.5 h,年平均气温3.9~9.3℃,无霜期为130~159 d。境内年均降水量41.1~139.2 mm,蒸发量1858.2~2548 mm。区域北部被巴丹吉林、库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从东到西形成了近千公里的风沙线,戈壁荒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 266.67万hm2,占到全市土地面积的66.8%。祁连山在酒泉境内全长680 km,沿线分布着讨赖河、疏勒河、党河三大流域的16条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西段高寒山区,多年平均径流量33.34亿m3,基本稳定,保证了酒泉、嘉峪关两市130多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

1酒泉市发展草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草原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酒泉市主要草原类型有:干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草原等9类37个型,牧草种类近200种。2003年以来,通过组织实施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休牧、轮牧、补播改良等措施,禁牧休牧区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植被得到较好恢复,草原生产能力提高。目前全市草原生态状况总体趋势是:退牧还草项目区内小环境通过围栏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项目实施区外和农区草原退化、沙化与盐碱化(简称“三化”)程度仍在继续加剧。据调查统计,全市草原“三化”面积共353.33万hm2,占全市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5%,其中退化和盐渍化草原达240万hm2,占全市“三化”草原面积的68%;沙化草原约113.33万hm2,占“三化”草原面积32%。全市草原“三化”强度以重度为主,占全市草原“三化”面积的40%,中度和轻度分别占36%和24%,与2003年实施退牧还草前相比, 草原“三化”总面积减少15%。但在“三化”面积中,重度“三化”面积增加8%,中度“三化”面积增加21%,轻度“三化”面积增加17%。草原“三化”使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部分草原甚至失去利用价值,成为沙地、裸地或盐碱地。草原不仅是酒泉市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为了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持牧区草畜平衡,按照合理载畜量,必须减畜。牧区减畜后发展舍饲精养,增加牧民收入,就要建立稳定的饲草料基地。农区草原全面禁牧,发展舍饲养殖,需要大量饲草料。

1.2牧草种植效益比较好

苜蓿等豆科牧草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物质,根茎能有效阻碍水土流失,从而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如苜蓿草作为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对于增加畜禽营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苜蓿草粉中含粗蛋白、各种氨基酸,还有叶黄素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营养成分齐全均衡。因此,种植苜蓿、甘草等牧草对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酒泉市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苜蓿、甘草等牧草种植,农民有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改良土壤的传统习惯和管理经验。通过种植苜蓿与种植其他作物比较效益测算(见下表),种草效益好于种植粮棉等普通作物,饲草产业已成为酒泉市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移民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还可以增加种草面积20万hm2,为酒泉市增加300万只肉羊提供饲草料。

表1 种植苜蓿与种植其他作物比较效益测算

1.3草食畜牧业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饲草料需求旺盛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将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粮食增产难度将越来越大,“以粮换肉”难度增大,进一步开发利用牧草和秸秆资源,“以草换肉”能有效缓解粮食生产压力。近年来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各类畜产品消费量显著增加, 牛羊肉需求旺盛,尤其是奶类需求增幅较大。2013年,酒泉市发展肉羊养殖652万只,较去年同期增加32万只,增长5.2%,农民人均养羊达到11只,饲养总量和农民人均饲养量继续保持甘肃省第一的领先位置;肉奶牛养殖27万头(其中奶牛1.89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万头,增长5.9%,奶牛饲养量仍然位居甘肃省前列;肉蛋奶生产总量达14.5万t,增长4.2%。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扬,而且增长幅度较大,农牧民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农牧民养殖积极性增高, 对饲草料的需求急剧上升。2013年酒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1元,农民从畜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1402.59元,增加232.71元,较2012年增长20%,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21.64%。随着国家启动推耕还草、退牧还草、振兴奶业苜蓿产业发展行动工程项目,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了牧草种植和牧草种子需求。酒泉市周边一些大中型奶牛养殖厂牧草产品需求旺盛,特别是省会城市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需求加大,草捆、草颗粒等商品苜蓿草产品供应紧俏,紫花苜蓿等草产品供不应求。冬春季节牧区牲畜需补饲牧草,雪灾频发,需要储备大量救灾牧草。即使夏秋季节,每年都有一些草原牧区发生旱灾,草原生产的牧草不够牲畜食用,需要从农区调用牧草产品,帮助牧民度过难关。

2酒泉市草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酒泉市将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和振兴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了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草产业。充分利用退牧还草、国家奶业振兴苜蓿产业发展行动、牧草良种补贴、牛羊产业大县、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和促进草畜产业发展。利用牧草深加工产业化程度高、市场需求旺盛,人工种草比较效益上升,农民种草积极性日趋高涨等有利条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压缩棉花面积,扩大种草面积,大力推进饲草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紫花苜蓿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基地逐步扩大。

2013年,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0.44万hm2,草产量192.4万t。其中:紫花苜蓿2.8万hm2,甘草1.4万hm2,饲用玉米0.94万hm2,秋季复种箭舌豌豆、毛苕子等牧草1.56万hm2,其它牧草1.87万hm2。在金塔、肃州、玉门、瓜州等地建成10 000×667 m2以上牧草连片种植基地3个,1 000×667 m2以上牧草连片种植基地38个,100×667 m2连片小区342个。建成以规模化农场为主的集中连片牧草种植基地2.6万hm2,占全市人工牧草种植总面积的37.2%。其中,规模3 000×667 m2以上示范区18个。苜蓿草种植10 000×667 m2乡镇3个,甘草种植10 000×667 m2乡镇9个,牧草种子基地达到1.8万×667 m2,新增紫花苜蓿6 666.67 hm2、饲用玉米3 333.33 hm2,全市有草产品加工企业5家,草产品总加工能力25万t,实际加工饲草11.09万t,销售收入19 508万元,带动农户7 076户。牧草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6个,其中大型带动型龙头企业2个,经纪人和草产品加工专业大户带动型的14个,四川大业、北京厚德瑞、美国百绿、鑫诺甘草有限公司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经济实体纷纷投资草产业开发,使酒泉市草产品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处领先地位。

3酒泉市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发展草产业的认识不足

部分干部认识不到发展草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草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不把草产业作为独立产业对待。多数群众重粮轻草,“种草用闲田、喂畜用秸秆和野草”的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没有把草作为商品来对待,舍不得投入,更不会精耕细作。再加无项目带动,草畜不配套,缺乏种草与种粮及种其他作物的比较效益分析,农户顾虑多,种草积极性不高。

3.2牧草种植规模小,商品率低

全市紫花苜蓿种植除玉门市农垦公司黄花农场、大业公司基地规模比较大,仅占全市牧草面积的37.2%,其他主要以零散种植为主。全市作为商品流通的草产品仅为30万t,占牧草总产量的16%,其余都是自产自用,就地养畜转化。

3.3先进技术推广普及不够,收割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牧草品质差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良种化程度较低,牧草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农户零散种植的牧草种子大多是循环多代的种子,种子性能退化,繁育生产出来的牧草产量低,品质差。草产品管理粗放,没有严格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手段。苜蓿盛花期营养成分含量最高,此后营养成分含量逐渐下降,但是,苜蓿盛花期只有半个月左右,这一时期正是夏收时期, 劳动力缺乏,缺乏大型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农户往往错过刈割收获最佳时段,再加晾晒不规范,影响牧草品质。分散种植户牧草生产量少,收割后露天存放,不能及时加工成可长期存放的草产品,导致营养成分损失,品质下降。

4酒泉市草产业发展的思路、对策与建议

4.1促进酒泉市草产业发展的思路

充分认识发展草产业对建立草业大市、草畜强市的重要性,加强对草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成立草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分解年度任务,细化各项指标。按照“扩大规模、拉长链条、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思路,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为方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草产业发展。突出规模,以合作社、小农场为主体,大力发展以苜蓿为主的优质高产牧草规模化种植。着力培育牧草市场,扶持兴办龙头加工企业,促进草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培育发展名优精制草品。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加强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2发展草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4.2.1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草产业开发资金的筹措,坚持吸引外资、群众集资投劳、银行贷款、政府适当扶持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聚集资金。要积极争取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优质高产苜蓿示范片区项目、甘肃省贴息支持草产业加工项目,国家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草原生态奖补种草项目和种草补助资金等项目和资金。加大对牧草收割机械的扶持,把草产业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对草产业生产加工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及种草大户购置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等机械设备给予贷款支持。建议扶持奖励购置大中型加工机械并且年加工处理饲草料数量大的加工场户企业,在享受农业机械补贴后再给予资金扶持,推动草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4.2.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草产业开发效益推广示范那些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高、抗病性能强、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并建立繁育基地。积极引进推广以苜蓿、甘草为主的优质牧草,大力发展规模正茬种植、复种、套种牧草。推广应用苜蓿种子丸化包衣、根瘤菌拌种、种子硬实处理、地膜精量穴播、叶面喷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集成技术,不断提高草产品质量。重点推广应用刈割收获、压扁、田间快速脱水、茎叶同步干燥、收割机械组装配套、田间快速打包、高密度草捆加工等关键设备和技术。扶持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和整村整组修建青贮池、购置青贮袋和铡草机械,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黄微贮、氨化技术和科学饲养技术,推进玉米、葵花秸秆青(黄)贮、氨化,开发利用棉花秆、甘草秆、茴香秆等秸秆新资源,全面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实现增值转化。

4.2.3提高牧草收割加工利用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流转土地集中规模化种植,精细管理,提高机械化收割作业水平,避免不能适时收割造成营养损失、资源浪费。引进国外先进的牧草产品加工设备,如草产品加工烘干设备、高密度打捆机械、高效脱水机等。引进玉米秸秆联合收割、揉搓、裹膜、袋贮加工机等收割加工机械,解决饲草料收割加工利用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

4.2.4 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草面积,增加草产品产量要抓住退牧还草、国家振兴奶业行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大天然草地改良力度,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推行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和粮草、林草间作技术,充分利用退耕地和个体农林场种植牧草和利用夏收闲田复种牧草,不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夯实饲草料发展基础。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部分耕地生产条件差等因素,出现了部分耕地撂荒现象。建议将无法利用的撂荒耕地或产出较低的低效益耕地纳入人工草地面积,发展人工种草加以利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部分确已无法复耕利用的撂荒耕地或低效益田由省财政予以扶持实施退耕还草项目,预计可增加人工草地0.67万hm2。

[收稿日期]2015-10-18

[作者简介]张立萍(1971-),女,甘肃酒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2-0047-03

猜你喜欢

酒泉市种草苜蓿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苜蓿的种植技术
酒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
甘肃省酒泉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要造就一片草原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酒泉市肃州区洪临灌区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