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问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02张婷
张婷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获得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问题教学;有效性;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60
以问导学的方式已经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活动找到答案,从而获得相关知识。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探索新的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科学地设计问题串,积极开展以问导学,做了一些尝试。
一、如何设置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产生冲突
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是问题教学的重要环节。
1.联系已有知识,产生认知冲突。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设计问题,有意识地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横向运输,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特点。导入新课时,展示植物横放的图片,提问:植物将如何生长?在回答根向上弯曲生长时,与他们熟知的生活常识根向地生长产生矛盾,教师此时展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曲线图,既能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达到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
2.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实例和生活实际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讲授新课程由这些事例入手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新内容。 如在讲基因突变时,教师展示蜘蛛侠图片,提出问题:被变异蜘蛛咬到真的会导致人基因突变吗?基因突变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特点?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参与度提高。
3.利用生物学或社会前沿热点问题。社会在发展,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在增多,而很多与生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变性人、转基因食品及二胎问题等等。学生对这些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可引进生物方面的热点时事,作为生物教学的发酵剂,在课堂讲解后设置一些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或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生物课堂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成教学问题,通过教学问题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例如,在教学“通过激素的调节”时,介绍过相关激素的类型作用,我先后提出下面的问题:看过现实版的小矮人吗?个子矮可能与什么激素有关?一定是激素方面的问题吗?太监和人妖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能生育吗?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就会在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思考激素的功能和特点,有利于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优化问题的内容、结构、层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可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一提出,既达成教学目标,又注意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生长素的发现”时, 先展示前两个实验,提出: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胚芽鞘的弯曲与哪个部位有关?然后展示后两个实验再问: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哪里?最后提出:根据实验,你能对向光性做出解释吗?这样学生在观察分析之后,得出答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性思维。
(四)启发学生思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教材中问题,教师可补充提问,“用塑料袋代替玻璃纸液面会升高吗?”“纱布、塑料袋与玻璃纸有何区别?”“清水换成高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扩散、半透膜、溶液浓度的重要性,进而得出本节重点渗透作用及其条件。之后提出“如果膜两侧分别是质量浓度都为30%的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液面会不会变化?”这样设置既解决了重难点,又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二、“以问导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难度梯度和节奏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设计问题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负担。我们设计的问题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并把握课堂节奏,把握好抛出问题及给出解答的时机。
(二)问题的设置应能引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好的促进者不会限制学生对各种可能的未知领域的探索,但他会精心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空间的关键侧面,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所提供的学习机会。教师应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发现并解决问题,再不断地生成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三)及时评价,做好归纳总结
课堂提问中,教师必然要得到学生的回答,这正是又一个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机会。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引导学生作出归纳总结。
三、结语
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直接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以问导学”的运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逐步深入,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方式,因此,如何达到优良效果,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修正。
参考文献:
[1] 董静莉,张文超. 中学生物学问题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教育,2004(10).
[2] 赵风鹰.浅议高中生物学课有效课堂提问[J].生物学通报,2009(44).
[责任编辑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