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知多少

2016-07-02花荣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以学定教细节

花荣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关键词:三维目标;细节;以学定教;多媒体

随着语文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语文教学能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下面我就所见、所历、所感谈谈语文课堂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落实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分开来,在不同的课文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然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者顾此失彼。

近期,我听了我校好几位语文老师的课,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他们往往直接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而是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忽略了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例如,我校七年级一位语文老师在上《邓稼先》一文时,导入之后就直接设计了几个思考题:(1)本文写了几件事?(2)这些事反映了邓稼先的什么思想感情?(3)作为当代的学生,你从邓稼先身上学到了什么?乍一看,似乎还不错,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情感,但对于一篇课文而言,这仅仅是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而忽视了基本知识。

又如,八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上《敬畏自然》时,导入之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课文标题“敬畏自然”?(2)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3)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有什么关系?(4)为什么人类与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5)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这位老师注重了对文本基本内容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一堂语文课想把三维目标都“漂亮”的解决,那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脱离语文的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的、人为的、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必然是空洞无力的,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我们不能以情感教育为借口,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课。反之,如果仅仅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缺乏人文教育,那也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语文课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堂语文课,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分割开来。

个人认为,狸桥初中的孙文胜老师他们讲义稿能很好地解决三维目标的落实,值得我们借鉴。

二、抓细节,激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我认为应抓住语文课堂的细节。细节,存在于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它决定着一堂课的走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应适时地抓住课堂细节,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便于呈现精彩的课堂,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1.适时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老师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评价的方式有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烦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2014年12月中旬,宣州区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助理吴梅梅老师在文昌中心初中执教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借助于肢体语文和有声语言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你读的声情并茂,很棒”“你的回答太完美了”“嗯,你的朗读让我陶醉了”“你的回答,让我为你骄傲”,等等。

前不久,听了我校吴红芳老师九年级一节关于小说的复习课,课题为《走进小说天地》,这节课吴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着男生组与女生组的竞猜活动。最让我感动的是抢答那一环节,因为答错了要倒扣分,所以一开始学生答题时畏首畏尾,其中有一题是关于《红岩》这篇小说的题目,由于这篇小说是今年《考试大纲》重新调整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就在女生组落后的情况下,一个女生勇敢地站了起来抢答,但可惜错了,就在她沮丧的坐下时,男生组却鼓起了响亮的掌声,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鼓倒掌,当吴老师问他们为什么鼓掌,男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她很有勇气。”那位女生站起来走向讲台向全体男生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接下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堂课由于学生之间的鼓励性评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置障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性有时不高,那么老师如能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甚至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以自我角色,去体验,去自行“更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情感体验,还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上星期,我听了我校一位七年级语文老师上鲁迅的《社戏》这一节,他借助于多媒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老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缺乏活力,死气沉沉。课后我深思,假如我来上,我的课堂是否和他的一样?如果一样,我这节课就白听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一个突破口,上出不一样的一堂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这篇课文,并设计了几个问题:(1)文章写了哪些人?这些人各有什么性格?(2)文章写了哪些事?(3)“我”与他们的关系怎样?上课时,一切都进行得很有序,当在讲到“我”与他们的关系时,我故意说,作者与双喜他们关系不太好。哎呀,没想到一下子激起千层浪,班上炸开了锅,马上语文课代表就站起来反驳我,老师,文中的“我”不是作者。我马上问:“为什么?”“因为,本文是小说。”他的话还没讲完,又有一位女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与小伙伴的关系比较好。”“哦,那你说说理由。”然后这位同学列举了一系列的理由,接着又有几位同学进行了补充。这样,整堂课就充满了激烈的争论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享受着学习过程并获得十足的成就感,使教学达到老师轻松教,学生自在学的双赢效果。

当然,语文课堂上的细节生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我仅举此两例,以供各位同仁商榷。

三、以学定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老师应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现在绝大多数语文老师直接把别人的教案用于自己的课堂上,或者一味地按自己的思路进行备课,设计教学环节,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使整节课具有完整性,便会对一些没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匆匆收场而进入下一个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以致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同时也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情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或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记得陈春鹏老师在QQ中提出,作为农村中学,学生参差不齐,上起课来顾此失彼,不知如何解决。宣州区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和平老师这样回答道:“可以在一堂课内根据学生情况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要多。”实际上,这就是根据学情来制定相应的教法。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方面的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课堂也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展示的大舞台了。这样导致我们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受到冷落,有时一节课下来我们看不到语文老师的一个粉笔字。我们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并不摒弃那些为之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如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诵,简洁而隽秀的板书,都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吴梅梅老师在文昌中心初中的那节课吧,吴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狸桥初中的管勇老师在上《三峡》时的板书很富有创意,形象、直观,使人一目了然。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它所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多媒体的图像展示不能替代学生的想象,因此语文课堂上,不管你借助何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教,本无定法。我们只要是用教材去教学生,而不是纯粹地去教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一课一得”的收获,那就够了。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海南省文昌中心初中)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以学定教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细节取胜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